五米高考 >安徽高考 >安徽大学介绍 >安徽大学点评 >

2025年安徽医科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安徽 大学点评

安徽医科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安徽医科大学录取规则:

安徽医科大学录取规则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1.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文件和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执行,严格遵守“30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认真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
2.以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原则,以考生高考成绩为依据,从高分到低分,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3.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加分进档。
4.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各省份平行志愿院校投档原则录取。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严格按照考生报考学校志愿先后录取,即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如第一志愿不满时,再考虑第二志愿考生,以此类推。
5. 专业录取原则:
内蒙古自治区进档考生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录取规则。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录取工作分别按照各自省(市、区)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相关文件执行。非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区)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含政策加分)”的方式进行专业录取,不设专业志愿级差。专业录取时采用高考排序成绩,无排序成绩的省份,按照投档成绩进行专业录取,如投档成绩相同,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文科综合、外语、数学成绩,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理科综合、外语、数学成绩;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若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时,相关科目分数比较顺序为:语文、外语、数学。
6.对所报专业均不能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随机调剂至录取计划未满的专业;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区)政策允许专业组内调剂的,我校对所报专业均不能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在专业组内随机调剂至录取计划未满的专业。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区)政策不允许专业调剂的则不予调剂。
7. 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对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必测科目等有报考等级要求的,按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报考等级要求执行。
8. 考虑到我校外语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及以后就业,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不要报考我校。
9.体检标准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等有关要求执行。
10.根据我校 “一校多区”的办学布局,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学和康复治疗学专业新生将随机分配至第一临床医学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采用分段式培养模式,低年级学生在梅山路校区学习,高年级学生在各自临床医学院院区完成临床学习。
11.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安徽医科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医学工程类
医疗保险(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养老服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智能医学工程(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卫生监督(本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儿科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助产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临床药学(本科)医学药学类
法医学(本科)医学法医学类
医学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药物制剂(本科)医学药学类
中药学(本科)医学中药学类
药学(本科)医学药学类
护理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口腔医学(本科)医学口腔医学类
放射医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精神医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眼视光医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康复治疗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麻醉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医学影像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妇幼保健医学(本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预防医学(本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基础医学(本科)医学基础医学类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生物信息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化学生物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应用心理学(本科)理学心理学类
运动康复(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知识产权(本科)法学法学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安徽医科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安徽医科大学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学校2019年获批我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2022年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作为安徽省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也是安徽省医学教育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7年以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践行“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五万余名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 

学校现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和新医科中心(在建)等4个校区。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54万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839人,专任教师969人。拥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巢湖临床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医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法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拥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巢湖医院、附属阜阳医院等5所直属附属医院,另有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和6所共建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截至2023年6月底,实有床位数3.23万张,医护人员总量3.1万人,江淮名医127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门诊量899.89万人次,医联体合作单位300余家,构建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安医系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69万人,其中本科生18433人,硕士研究生7356人,博士研究生762人,留学生318人。学校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当前学校共有48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等5个专业门类。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9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中药学、护理、医学技术、电子信息、应用心理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心理与脑科学获批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建有安徽省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1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炎症免疫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已于2021年7月通过科技部评审。建有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这一我省唯一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实体机构,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高校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数连续四年突破百项,近五年累计获得资助2.66亿元,2022年我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2项,获批资助直接经费6661万元,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总额均取得历史新高。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连续七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学校先后获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全国首批学校急救教育省域培训基地、1个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学校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和审核性评估,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护理学、药学等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2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校图书馆藏书142万册,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新校区)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典、马来西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奋力开创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