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北京高考 >北京大学介绍 >北京大学点评 >

北京科技大学排名怎么样?好专业有哪些?

时间: 大学点评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公办高校,位列211工程,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报考选择。

北京科技大学排名怎么样?好专业有哪些?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952年,由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高校的部分系科组建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排名

据2020年校友会最新大学排名显示,北京科技大学排名全国第43位,星级评定为五星级,办学层次为中国一流大学。

年份全国排名北京市内排名
2020438
2019429
2018479
2017559
2016418

北京科技大学王牌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1.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以金属材料为主兼顾陶瓷、玻璃等材料的选材、制备过程及应用的各种问题,以及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材料的化学成分与组织结构、合成制备过程、材料力学与物理性能等基础专业知识,以及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将其与材料实际使用效果联系起来。

培养人才能够在材料、电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化工、电力等领域从事材料的研发、生产、应用等技术工作,也可以从事材料相关的教学、咨询和管理工作。

2.专业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成立于1952年建校之初,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历次全国重点学科评估均在前3名。师资力量雄厚,有首届全国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材料科学基础”为国家精品及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编写有系列化专业课程教材,其中2本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教学改革成果显著,最近两批北京市教学成果评比获奖4项,并有1项荣获国家级奖励。

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专业重点实验室,并与一批大中型材料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有力支持学生开展专业实验、工业实践、科研实践、以及研发训练工作。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工作扎实,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具有可靠保证,2015年通过了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的专业认证,并于2018年通过认证复查。

3.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材料制备加工等课程。

4.国际交流

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签署有人才培养协议,每年推荐成批的优秀毕业生到对方学校深造。其中,与亚琛工业大学的协议已经不间断执行超过十年。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日本北海道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有联合培养与合作研究项目。

特别邀请海外高校教授来访、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国际学术动态。与美国“量子设计”公司、德国“卡尔蔡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引入先进实验教学设备,提高实验水平。

5.未来发展

毕业生能够在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等相关高新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

毕业生的深造率达到76%,其中近年来的出国率超过20%。

生物技术

1.专业简介

生物技术是将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微生物、动物、植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等不同层次,按照预先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的研究和产业开发。

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

培养能够在生物制品、食品、药品、医疗、日用、检测分析等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从事研发、生产的或政府、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服务的高级人才。

2.比较优势

生物系现有教师17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万人计划”人才1名,新世纪人才2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北京科技大学422高级引进人才3名。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分子遗传与生物育种、微生物和农药生态毒理等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了近百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构建了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获得了研发经费5000多万元,发表研究论文5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省部级奖励近30项。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和“生物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参与“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招生。有农业部“北京科技大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和“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实验室。

3、主要课程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免疫学技术、生物芯片、生化传感器、生物技术制药基础、蛋白质化学、发酵工程、仪器分析等40余门课程及一系列专业对应的研究类实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