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江夏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福建江夏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福建江夏学院录取规则:
福建江夏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原则
第十二条 学校调档比例,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文件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调档比例为1:1。
第十三条 普通文理专业的录取原则,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有特殊规定的,按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其中,在内蒙古招生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无特殊规定的,学校均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即:院校志愿采用“分数优先”,专业志愿采用“专业清”的模式录取。“专业清”即专业志愿之间有先后顺序,先按第一专业志愿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按计划录取;如有未完成计划的专业,则从未录取考生所填报的第二志愿中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以此类推,直至专业计划完成。在专业调配中,若出现同分考生,按单科成绩排列顺序:文科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第十四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一)福建省艺术类录取根据“一档多投”的规定,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预录取。综合分计算办法如下: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政策性加分)×55%+考生省级专业统考成绩×2.5×45%;综合分相同的情况下,按平行省内特征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录取。
(二)其他省份
1.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艺术类招生文件有明确规定投档录取规则的,按照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文件执行。其中,贵州省艺术类招生根据专业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投档,专业统考成绩相同按高考文化成绩位次排序,文化成绩位次相同艺兼文考生优先;录取模式根据综合分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如下: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政策性加分)×55%+考生省级专业统考成绩×2.5×45%。综合分相同的情况下,按文考单科成绩语文、文(理)科综合、数学、外语顺序排序录取;
2.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文件无明确规定的,按综合分投档录取。综合分计算方式同本条(二)第1点;
3.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的艺术类各专业,专业志愿采用“专业清”的模式录取。
第十五条 少数民族预科生录取规则按教育部和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制定的有关招生政策执行。
第十六条 学校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加分或降分的照顾政策。
福建江夏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跨境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金融科技(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智能建造(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供应链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保险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税收学(本科) | 经济学 | 财政学类 |
经济统计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艺术设计学(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动画(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工业设计(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物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资产评估(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国际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审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法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知识产权(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投资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金融工程(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业工程(本科) | 管理学 | 工业工程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福建江夏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福建江夏学院简介
福建江夏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福建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7年。校园规划面积1388.4亩,主校区坐落于福州地区大学城,校区建设得到世纪金源集团的捐助。学校先后获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5A级平安校园、平安单位、文明校园、五一劳动奖状、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2022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22个一级学科和经、管、法、文、理、工、艺等7个学科门类。专任教师799人,高级职称401人、占比50.19%,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66.96%,省级教学科研团队9个,各类高层次拔尖人才74人次,全国优秀教师2人。面向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并招收国际及港澳台侨学生,在校生1.4万余人。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公共管理、会计、法律、国际商务、土木水利、电子信息、工商管理等8个专业学位点硕士研究生。拥有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3个和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培育)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应用型专业群6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6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批国家级、省级课程110门。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特色教材8本、省级教改项目74项、省级新工科项目2项和新文科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2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项目20个。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先后设立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财富管理产业学院、资产评估与财务服务产业学院、联发物业产业学院、议和劳动人事产业学院、数智创意产业学院、智能光电子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其中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获批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现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各类实践教学基地8个。
学校深入推进科研创新服务发展,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拥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6个,拥有省级学会和研究会5个。学校与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司法厅、民政厅、农信联社、民盟福建分别共建信访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院、司法行政工作研究基地、基层治理研究中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文化研究院。多项成果被《成果要报》《八闽快讯》刊发,获省领导批示及中共中央办公厅、省厅局采纳。学校主管、主办《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海峡法学》等学术期刊。
学校持续扩大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24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国际合作方面,与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英国高等教育文凭SQA-(HND)AD项目,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开设优质教学课程线上交流项目。在台港澳合作方面,与台湾地区东海大学、中原大学、台湾世新大学、万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3+1”“4+0”项目,引进台湾空中英语项目,并成立了“福建江夏学院与中原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授牌在校设立“海峡两岸金融教育培训基地”。同时,学校还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一流大学建立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
当前,学校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提高办学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区域一流财经政法大学而团结奋斗,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