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海南高考 >海南大学介绍 >海南大学点评 >

2025年海南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海南 大学点评

海南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海南大学录取规则:

海南大学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原则
第十条 学校根据各省(区、市)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20%;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05%。
第十一条 学校执行教育部和各省高考加分政策,录取时考生成绩以考生投档分(不含生源省份排位小分)为准。
第十二条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4个专业录取时要求考生英语高考成绩达到满分的70%以上(含70%)。其他专业录取时对考生单科成绩不设限制。
第十三条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语类专业、软件工程(NIIT)专业应试外语语种要求为英语,其他专业不限制应试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作为公共基础外语安排教学,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慎重。
第十四条 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在征集志愿后仍就生源不足,则根据生源省(区、市)有关规定,将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调整到其他生源好的省(区、市)录取。
第十五条 各专业录取规则:
(一)同一轮投档的考生,没有特别说明时,录取考生专业实行分数优先原则,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即高分考生优先满足专业志愿。考生分数相近或相同时,先遵从专业志愿,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优先录取与专业相关科目分数高、外语分数高、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因特长加分的考生,外语类专业优先录取英语成绩高的考生。
为鼓励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填报园林、水产养殖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等农林类专业,实行第一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另外,同一轮出档考生录取时,在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未能录取并同意专业调剂的情况下,若农科类专业未录满,优先录取填报有农科类专业志愿的考生,然后才调剂其他没有相应农科类专业志愿的考生录取到农科类专业。
内蒙古自治区考生专业录取时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规则。
江苏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为“选测BC,必测 5合格”,进档考生排序方法为“先分数后等级”,选测科目要求见江苏省招办公布的分专业招生计划表。
实行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的省(区、市),按该省(区、市)投档规则,择优录取。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2020年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见生源省份教育考试院公布。
(二)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不能录取时,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除了软件工程(NIIT)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不进行专业调剂录取外,将调剂录取到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对将二本批次与一本批次合并为一个批次的省份,将在海甸或儋州两个校区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中调剂录取;不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或虽然服从专业调剂但剩余招生计划只有上述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计划和软件工程(NIIT)专业计划时,将予以退档。
(三)建筑学专业学制为五年,要求报考考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新生入学后需测试绘画水平,测试不合格者转入土木工程专业学习。
(四)外语类专业仅招收英语语种考生(日语、俄语专业为零起点教学),要求考生口齿清晰,英语成绩良好。报考外语类专业考生参加外语口试办法和口试成绩以各省规定为准,录取时参照生源省规定执行。
(五)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四个专业是双学位项目。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校企合作办学的软件工程(NIIT)专业只招收有专业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根据考生所在省份有关降分规定,对有此专业志愿的考生,适当降分录取。
(六)学校有15个专业按7个大类招生录取(详见附件表中招生专业),学生入学后统一学习所录取专业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依专业类不同,一般在一年半到两年半内根据专业教学容量、学生志愿情况、学习成绩和人才需求等情况分流专业。
(七)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艺术类专业成绩采用生源省相应的艺术联考(统考)成绩。学校执行生源所在省该类专业的投档规则,考生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需达到省定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投档的考生按照专业成绩优先原则安排专业,若专业成绩相同,优先录取文化课分数高的考生。专业课成绩、文化课成绩均相同的情况下,按照文化课语文、英语、数学成绩高的优先次序录取。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专业仅招收声乐的考生;音乐表演(各器乐方向)专业仅招收与相应器乐种类一致的考生。
(八) 体育类专业录取原则:
休闲体育专业属于体育类专业,报考休闲体育专业考生专业成绩(专业成绩为考生所在省的专业统一考试成绩)和文化成绩均达到所在省(市、自治区)控制线的基础上,进档考生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若文化成绩相同,优先录取专业成绩较高者。
第十六条 学校招收篮球、排球、足球和田径等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录取原则按照《海南大学2020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执行。
第十七条 港澳台侨学生的录取办法,按照教育部有关工作规定和我校招收港澳台侨学生相关招生简章执行。
第十八条 所有专业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对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校将其调剂到其他符合条件又有招生计划的专业。

海南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乡村治理(本科)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类
国际法(本科)法学法学类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医学工程类
生物育种科学(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密码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国际新闻与传播(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信息安全(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海洋工程与技术(本科)工学海洋工程类
休闲体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酒店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表演(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舞蹈编导(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音乐表演(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水产养殖学(本科)农学水产类
绘画(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戏剧影视文学(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风景园林(本科)工学建筑类
动物科学(本科)农学动物生产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农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园林(本科)农学林学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园艺(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动物医学(本科)农学动物医学类
建筑学(本科)工学建筑类
土木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药学(本科)医学药学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自动化(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通信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车辆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机械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类
林学(本科)农学林学类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植物保护(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农学(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生态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海洋科学(本科)理学海洋科学类
生物科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应用物理学(本科)理学物理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俄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传播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农艺教育(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金融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海南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报考后,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根据历年的情况,具体时间如下:

1. 提前批次:预计在7月上旬就可以查询到录取结果。提前批次是高考志愿中最早进行的一批,因此录取结果也会相对较早出来。

2. 本科批:预计在填报志愿后25天左右可以查到录取结果。本科批通常在提前批次之后进行。

3. 专科批次:专科批次的录取结果通常会在填报后的5-7天或10天左右公布,具体取决于所在省份的录取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之间公布时间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此外,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可能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因此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

海南大学简介

海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海南省“部省合建”高校。

海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海南省“部省合建”高校。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殷殷嘱托“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据软科中国大学发展速度排名,2017-2022年学校总体增量排名第49位,总增速位列全国高校第五;2019-2022年总增速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办学底蕴深厚。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在周恩来总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光辉题词的激励下,“两院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原海南大学于1983年在海甸荒滩上艰苦起家,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广泛的学科专业体系。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视察学校。1993年,时任中共中央、视察学校并题词。1996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视察学校。2007年8月,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原海南大学合并成立新海南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一代代海大人传承弘扬以“丹心耀南疆”的爱国奉献精神、“草庐创伟业、荒滩筑新城”的艰苦奋斗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海大精神”,坚持“海南有需求,海大有作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

办学条件优良。现有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科教园,分布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地,校园占地面积6192亩,环境典雅大方、阳光温馨,具有浓厚人文气息和浓郁热带风情。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校舍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高标准科研试验基地3500余亩。

学科特色鲜明。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组建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信息技术、生态文明、全健康、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文化与旅游等七个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作物学连续两轮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植物学和动物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一般社会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教育体系完整。现有29个学院、16个书院、76个本科专业、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建设点数量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全日制在校学生4.5万人,其中本科生32763人,硕士生10293人,博士生1447人,国际学生436人,港澳台学生 49人。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91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688人,在站博士后187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68人。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优秀典型。

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建立“完全学分制、协同创新中心、书院制”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入选教育部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自主试点高校。获批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球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冠军、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等奖项。

科研实力强劲。共建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建有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近五年,自然科学领域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1062项,人文社科领域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177项。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等奖项。

社会服务彰显担当。成立社会服务研究院、海南大学科技园,共建新药筛选及评价平台、三亚南繁研究院、三亚研究院、海洋科学试验中心、保亭研究院、塔岭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已建立41个科技小院,其中4个科技小院被中国农技协评选为“最美科技小院”。获批成立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入选2022年度“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获评A等级智库。

国际化办学持续拓展。实施“一院一校”国际合作交流行动计划,与43个国家和地区242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立海南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 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委员。联合7所全球热带地区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成立热带高校联盟,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45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入盟。现有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18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4个。开展“国际课程周”,实施学生“在地国际化培养”。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务院华文教育基地。

新时代新征程,海南大学将锚定“1443”战略框架,即以**“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殷切嘱托为根本遵循,以当好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参与者、参谋部、孵化器、后备队”为发展目标,以“支撑引领、特色取胜,高位嫁接、开放创新”为发展理念,以“完全学分制、协同创新中心、书院制”三大改革为战略路径,奋力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双一流”大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