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江苏高考 >江苏大学介绍 >江苏大学点评 >

2025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江苏 大学点评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凡符合生源所在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规定的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
第十二条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特殊专业体检及要求)。学校对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无要求。
第十三条 考核方式:学生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高考。
第十四条 学校依据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监督的录取体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按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和公布的招生计划,严格按招生的有关规定进行录取。
第十五条 我校严格按教育部和各省(市、区)的相关规定执行加分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学校照理工类、文史类、艺体类分代码(分类)录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录取。
第十七条 学校将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确定调档比例。若生源不足,则参加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的录取或者按规定提取其他志愿录取。
第十八条 对进档考生的录取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规则,进档所有考生全部检索结束后,没有安排专业的考生如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可以调剂到其它未录满的专业。
第十九条 对于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的省份,按照各省的录取规则执行。
第二十条 所有专业不限制考生应试的外语语种,但学校的公共外语课只开设英语课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宠物医疗技术(专科)农林牧渔畜牧业类
环境监测技术(专科)资源环境与安全环境保护类
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科)教育与体育体育类
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茶艺与茶文化(专科)旅游旅游类
宠物养护与驯导(专科)农林牧渔畜牧业类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农业生物技术(专科)生物与化工生物技术类
现代农业技术(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食品类
数字媒体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云计算技术应用(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现代文秘(专科)公共管理与服务文秘类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科)旅游旅游类
旅游管理(专科)旅游旅游类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财经商贸物流类
电子商务(专科)财经商贸电子商务类
市场营销(专科)财经商贸工商管理类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食品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家具设计与制造(专科)轻工纺织轻化工类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制造类
工程造价(专科)土木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类
园林工程技术(专科)土木建筑建筑设计类
环境艺术设计(专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水产养殖技术(专科)农林牧渔渔业类
动物医学(专科)农林牧渔畜牧业类
畜牧兽医(专科)农林牧渔畜牧业类
木业产品设计与制造(专科)农林牧渔林业类
园林技术(专科)农林牧渔林业类
林业技术(专科)农林牧渔林业类
园艺技术(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科)农林牧渔农业类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情况一般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1-2周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和录取批次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一、不同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我国高校录取按批次进行,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的公布时间逐步延后:

提前批(军事、艺术、体育等特殊院校):通常在7月上旬公布录取结果。

本科批:多数省份在7月15日前后开放查询。

征集志愿:一般安排在7月20日至8月初。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最晚,大部分省份在8月10日-20日之间发布。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历经百年风雨,秉承建校之初的“育心、育脑、育手”的“三育”理念,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创新,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农业类专业为主体的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了以本部校区和茅山校区相协同,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办学格局。学院占地面积60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在校生12000多人。现设10个二级学院、42个专业,其中,2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2个国家重点专业、19个省重点专业,覆盖农林牧渔等12个专业大类,主持建设4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学院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与江苏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联合开展“4+0”“3+2”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院高规格组建乡村振兴学院,精心构建乡村振兴培训课程体系,用心打造“亚夫科技服务团队”,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指导、成果推广等社会服务,打造了“一棵小草富农民、一粒种子强农业、一片叶子美农村”的“三张名片”。学院高站位塑造“定制村干”品牌,陆续与全省86个县(市、区)合作,培养专业强、能吃苦、能留住、能干好、能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农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学院高站位开展对口支援,与陕西、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一些地方政府、高校开展干部培训、师资交流、团学交流、科技开发等领域的对口支援合作,以实际行动彰显农林人的使命担当。

学院坚持扎根农村办高职、坚持红绿融合育人才,践行“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办学思路,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和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等荣誉。学院牵头组建的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学院在2019、2020、2021和2022连续四个年度获评全省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666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249人,占比37.39%,正高级职称69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6人,国务院津贴专家、江苏省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333 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层次人才140多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科技团队6个。

实验实训。建有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两大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建有作物生产、园林工程、畜牧生产和食用菌生产等5个教学工场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农业物联网应用等6大实训中心,建有国家南方丘陵地区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家南方乡土树种良种繁育基地、江苏省现代园艺工程中心、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24个重点产学研平台。现已成为融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普教育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学院建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比赛基地,承担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新城疫抗体测定、植物组织培养、艺术插花、小动物手术、农业机械维修、种子质量检测、手工制茶、农产品检测等所有比赛项目。

办学举措

学院始终坚持农林职教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和“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践行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政校行企联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与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与太仓市人民政府、省监狱管理局、南京市栖霞区政府、盐城亭湖区政府合作,政府出资助学、招生招工一体进行双主体育人,适岗培养农村经营管理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省委组织部“定制村干”班落户学院。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学院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组建了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江苏红太阳集团、江苏亚振集团、艾贝尔宠物医院等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办订单班,校企双主体共同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江苏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办4+0、3+2、3+3等专业9个。

产学研创并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校内实训平台,实行项目教学、课题研究、师生承包、工学交替;依托校外共建或共享型平台(如职教集团内企业平台),开展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业孵化;凭借学院草坪、苗木、茶叶、果蔬、种业等科技产业平台,推进产教结合、学研结合、创新实践、成果转化。围绕农、林、牧、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创业教育板块,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并重,致富一方百姓。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信息优势,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科技研发平台为依托推广的草业、应时果蔬、茶业、彩叶苗木、种业等五大产业,现已被省政府确定为丘陵地区优势主导产业。以产业拉动、科技推动、企业带动、培训驱动的方式,积极投身农业科技推广主战场,努力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学院分别与云南普洱、新疆伊犁、西藏拉萨签订结对帮扶战略协议,开展西部对口支援工作,带动西部地区农牧产业及职业教育发展。

坚持面向国际,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坚持走国际化、特色化办学道路,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对外合作模式,在职业教育和文化国际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学院已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有中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法农业培训和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等合作项目和平台3个,每年派出近50名教师出国(境)访问和研修,派出近60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目前,有来自肯尼亚、加纳、尼日利亚、刚果(金)、老挝等国家近200名全日制留学生在校学习农业技术类相关专业。2016年学院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2018年荣获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18年11月,与老挝中老友谊学校共建我院老挝分校正式揭牌,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留学生教育培养合作协议,为学历留学生打通升学途径,在我院挂牌成立“南京林业大学外国留学生实习基地”。3门课程获批为“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省级精品课程”。

办学成果

学院“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建园林工作室育高职园林技术精英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第2完成单位参与的“茶园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集成应用”和第3完成单位参与的“设施草莓新品种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两项成果荣获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学院先后建成了12个国家重点专业,19个省重点专业,主持建设4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了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打造了2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了3名国家级和6名省级教学名师。近五年来,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189件,颁布标准9项,选育新品种4个;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奖项29项。

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去向落实率为96%,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0%以上。2020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年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2017年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2015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据历年就业蓝皮书,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就业竞争力等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均名列前茅。

服务三农效益显著。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年培训培养农民、农技人员2万余人次,为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培训农技人员2000多人次。

学院依托专业和产业优势,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推广农作物良种500万亩,建有草坪草示范基地16万多亩,推广彩叶苗木20万多亩,辐射20多个省(市),带动6万户农民致富。自2009年以来,学院实施省委省政府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在句容、泗洪、溧阳和沭阳四县分别实施“5111”工程,即发展5大产业,推广10项实用技术、建设10个特色示范村、培训1万农民,创造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业绩。连续荣获“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 。

示范辐射成效明显。学院现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组长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基地。先后举办了29期近2000人次全国师资培训班;承办了“中法农民教育”“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国草业产业发展”“全国茶业科技创新”等高层论坛。连续承办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7届。

学院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与云南普洱合作,带动滇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承担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的现代职教发展项目。在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主持下,与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学院探索农林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时任教育部长周济,近三任省委书记、省长都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200多篇次对学院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以《农林院校照样可以办得如此精彩》为题深度报道我院农科专业办学。《农民日报》以《广接地气锻造新军》为标题,大篇幅报道我院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和形成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