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大学介绍 >大学点评 >

2025年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大学点评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三、录取规则
1.身体健康状况须符合教育部体检标准。
2.各专业招收的考生科类按江苏省公布的计划执行。
3.录取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和规定,落实江苏省教育厅招生工作有关政策,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认真调阅考生档案,实行远程网上录取。
4.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招委(2020)2号文件精神,对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如下:
①普通类专业考生等级要求:
必测科目:等级须达到5合格(或C类及以上等级);
选测科目:等级须达到CD及以上等级;
②艺术类专业考生等级要求: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必测科目D级或不合格数目(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
5.具体录取方式:
录取办法:对于进档考生,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决定是否录取及所录取专业。即在录取过程中,文科类、理科类考生如总分相同,按语文、数学两门科目分数与附加题分数之和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择优录取,如仍相同,则文科类考生再依次按语文(不含附加分)、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理科类考生再依次按数学(不含附加分)、语文、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艺术类考生如总分相同,按文化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6.本规则未尽之处,按照教育部及我省招生政策及规定执行。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交通运输道路运输类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工业互联网应用(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集成电路技术(专科)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类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现代通信技术(专科)电子信息通信类
工业工程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制造类
会计信息管理(专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智能控制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汽车智能技术(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云计算技术应用(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嵌入式技术应用(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商务日语(专科)教育与体育语言类
商务英语(专科)教育与体育语言类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共管理类
旅游管理(专科)旅游旅游类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财经商贸物流类
电子商务(专科)财经商贸电子商务类
市场营销(专科)财经商贸工商管理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软件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大数据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科)交通运输道路运输类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机电设备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制造类
数控技术(专科)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制造类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制造类
工程造价(专科)土木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类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土木建筑土建施工类
环境艺术设计(专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15天到一个月内公布,具体时间因批次而异,查询方式包括学校官网、教育考试院网站等。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与批次关联

高考录取批次主要分为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批四类,各批次公布时间不同:

本科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查询结果,一般在填报志愿后约15天。

本科批:录取结果在7月中旬陆续公布,周期约25天。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发布时间较晚,通常为7月底至8月中旬,需一个月左右。

具体日期需以各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关注动态。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苏州吴中区上方山下,石湖之畔,是2003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是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成立于1946年9月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是苏州最早建立的工科类职业技术学校之一。

学校2015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2021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向阳而生、精工笃行”校训和“我在乎你”学院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学校占地614余亩,建筑总面积21余万平方,现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密制造学院(原精密制造工程系)、智能装备学院(原机电工程系)、集成电路与通信学院(原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人工智能学院(原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原经贸管理系)、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原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原国际教育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原汽车工程系)、体育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专业38个,在校生9400余名,在职教职工500余名。学校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数字化校园试点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绿色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考核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快优化师资结构。全面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发展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现有高级职称教职工159名,专任教师410名,专业教师283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三层次人才9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4名。专业教师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达92%,双师素质教师占比91%。入选国家首批、第三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哲社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

学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和全国示范专业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3+2”高本衔接专业2个、“4+0”职教本科专业2个。实施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对接”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课程3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评国家教材建设奖一等奖1项、国家规划教材12本。

学校推进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坚持德技并修,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近5年,培养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4名、江苏省最美职教生5名、入围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5名。学生斩获各类技能、创新竞赛奖项400余项,其中国际赛金牌2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35项、一等奖40项,全省毕业设计评优获奖37项、一等奖11项。招生范围扩大至29个省份,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才资源。

学校稳步提高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坚持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基地)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服务平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0项;授权发明专利76项,实用新型专利408项,科技成果转化145项。

学校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持续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模式,打造“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20年学校牵头苏州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申报并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2021年学校牵头组建苏州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合体。成立苏州首个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学校获评苏州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优秀单位,入选工信部“先进半导体专精特新产业学院”。4个校级企业学院获评苏州市优秀企业学院。立足服务地方企业,打造校企合作品牌项目,入选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8家。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基地”“工业物联网基地”获批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项目。入选江苏省“十四五”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培育)专业1个。师生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30多项,获得金牌(金奖)2项、总决赛一等奖10项。1200余名学生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与俄罗斯、越南等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开展线上线下双向合作交流。携手本地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加快落实海外培训基地建设。

学校始终以**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更加关注学生成长,更加关注教师发展,更加关注内涵建设,更加关注精准管理,更加关注办学效益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以第二批国家“双高”建设申报为新的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