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米高考 >高考复习 >高中语文 >正文

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 成语出处

2024-10-12

‌一泻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更多相关内容,往下看吧。

一泻千里的意思

一泻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意思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基本含义:原意是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水势奔腾直下的壮观景象。这一描述直接体现了水流的力量和速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受冲击。

引申含义:

文笔奔放: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一泻千里常用来比喻文笔或乐曲的气势奔放、流畅无阻。这种表达方式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或演奏者在创作过程中思路开阔、情感充沛、表达自如的状态。

价格猛跌:在经济领域,一泻千里有时也用来形容价格或指数的快速下跌,如同江河之水一泻而下,无法阻挡。

出处与典故: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李白在《赠从弟宣州长史昭》一诗中有“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之句,这里的“千里泻吴会”便是一泻千里这一成语的典故来源。李白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长江水流千里、直奔吴地的壮观景象,为后世留下了这一富有表现力的成语。

用法与示例:

在描述自然景观时,可以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气势之磅礴,真可谓一泻千里。”

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可以说:“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文笔奔放,读来如江河之水一泻千里,令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一泻千里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既可以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观气势,也可以用来比喻文笔或乐曲的奔放流畅,甚至在经济领域也有其独特的用法。

一泻千里是成语出处

一泻千里的成语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然而,直接提到“一泻千里”这四个字的完整表述,在李白现存的诗作中可能并不直接出现,但这一成语的意象和精髓确实可以从李白的诗歌中找到渊源。

更确切地说,“一泻千里”这一成语所表达的意境和李白诗歌中描绘的江河奔流、气势磅礴的景象相吻合。例如,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虽然并未直接使用“一泻千里”,但却生动地描绘了瀑布水流迅速而猛烈的景象,与“一泻千里”所传达的意境相类似。

另外,如前所述,李白在《赠从弟宣州长史昭》中的“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一句,也被认为是“一泻千里”这一成语的典故来源之一。这里的“千里泻吴会”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长江水流千里、直奔吴地的壮观景象,与“一泻千里”所表达的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的意境相吻合。

因此,虽然“一泻千里”这一成语的确切出处可能无法直接追溯到李白的某一具体诗句,但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诗歌中感受到这一成语所蕴含的磅礴气势和生动意象。在后世的使用中,“一泻千里”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固定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以形容江河奔流、文笔奔放、价格猛跌等不同的情境。

点击查看 高中语文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