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高校招生 >招生计划 >

2024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各省录取分数线 附录取结果查询入口

时间: 招生计划

同济大学2024强基计划在各省的录取结果已经正式公布!其中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在福建海洋科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803.41分;在北京工程力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835.19分。考生可登录同济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查询录取结果。

同济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各省录取分数线整理

2024同济大学强基计划综合成绩(满分1000分)=(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满分)×850+学校考核成绩。学校考核成绩满分150分,其中初试笔试成绩占50分,复试面试成绩占100分。

小编在下文整理了同济大学2024强基计划分省录取分数线,一起往下看吧。

省份专业综合成绩最低分
安徽数学与应用数学859.7
安徽应用物理学849.18
安徽海洋科学842.73
安徽应用化学844.83
北京数学与应用数学830.02
北京应用物理学825.46
北京工程力学835.19
福建数学与应用数学854.48
福建应用物理学840.64
福建海洋科学803.41
福建应用化学853.33
福建生物技术834.55
甘肃数学与应用数学806.39
甘肃应用化学829.6
甘肃生物技术831.77
广东数学与应用数学816.63
广东应用物理学846.68
广东工程力学821.41
广东应用化学801.86
广东生物技术839.74
广西工程力学806.33
广西生物技术792.9
贵州数学与应用数学837.32
贵州工程力学809.85
贵州海洋科学827.76
贵州生物技术826.16
海南数学与应用数学831.31
海南工程力学826.98
海南海洋科学818.31
河北数学与应用数学840.47
河北应用物理学824.7
河北工程力学831.58
河北应用化学828.81
河北生物技术850.28
河南数学与应用数学806.4
河南工程力学820.46
河南应用化学830.62
河南生物技术823.68
黑龙江数学与应用数学837.17
黑龙江应用物理学829.58
黑龙江应用化学826.37
湖北数学与应用数学835.24
湖北应用物理学815.48
湖北工程力学813.47
湖北海洋科学808.49
湖北应用化学825.48
湖北生物技术836.65
湖南数学与应用数学826.56
湖南应用物理学794.17
湖南工程力学783
湖南海洋科学846.51
湖南应用化学845.75
湖南生物技术835.97
吉林数学与应用数学835.73
吉林应用物理学825.91
吉林工程力学822.35
江苏数学与应用数学854.88
江苏应用物理学837.56
江苏工程力学823.74
江苏海洋科学825.02
江苏应用化学862.29
江苏生物技术858.48
江西数学与应用数学819.42
江西工程力学819.6
江西应用化学837.06
辽宁数学与应用数学858.94
辽宁应用物理学849.21
辽宁工程力学843.11
辽宁应用化学851.55
辽宁生物技术843.56
内蒙古应用化学795.35
内蒙古生物技术828.58
宁夏数学与应用数学792.52
青海生物技术739.25
山东数学与应用数学847.65
山东应用物理学855.67
山东工程力学812.13
山东海洋科学810.63
山西数学与应用数学814.32
山西应用物理学817.69
山西工程力学794.22
陕西数学与应用数学851.58
陕西应用物理学829.04
陕西工程力学844.87
上海数学与应用数学829.5
上海应用物理学823.74
上海工程力学828.76
上海应用化学839.62
上海生物技术852.55
四川数学与应用数学852.45
四川应用物理学853.24
四川海洋科学830.94
四川应用化学854.62
四川生物技术864.3
天津数学与应用数学841.05
天津应用物理学852.6
天津工程力学843.14
西藏生物技术827.25
新疆应用化学768.55
新疆生物技术794.68
云南数学与应用数学830.67
云南工程力学791.77
云南生物技术822.51
浙江数学与应用数学868.01
浙江应用物理学862.67
浙江工程力学843.41
浙江海洋科学858.39
重庆数学与应用数学833.78
重庆应用物理学835.67
重庆应用化学838.26
重庆生物技术867.02

2024年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结果查询入口

同济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测试和录取结果已公布,请各位考生登录同济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查询。

《点击进入查询2024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结果》

2024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面向国际前沿,对接国家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发挥基础学科科技创新源头、科技发展源动力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学生的数理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培养通识基础与专业能力相融合、且有志于在基础学科及其他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取得突破的拔尖创新人才。

依托国豪书院,汇聚优质资源,构筑个性发展空间。因材施教,配备一对一的高水平导师和导学团队,营造一流的书院式成才环境与学术氛围;科教融合,依托高端实验室、尖端研究团队、重大科研项目,培养学术自信;开放交流,通过国际课程、联合设计、海外实习、暑期营、国际会议、国际竞赛等多形式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全球胜任力。

改革人才培养,突破专业边界,优化本研衔接机制。实施2+1+X(2年通识基础、1年专业基础、X=1~6年本研衔接修习)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端导师引领下,强化基础学习,加强科研训练,自主选择交叉课程模块、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并建立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转段具体招生专业和名额以转段当年学校公布的工作方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