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陕西高考 >陕西高考试题 >陕西语文试题 >

2022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 语文试题

2022年高三年级高考二模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2.答第I卷和第卷时,先将答题卡首有关项目填写清楚。

3.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短视频的流行成为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国家广电总局不久前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网民日均刷视频约100分钟,互联网视频年度付费用户达6.9亿。

一方面,网络视频特别是短视频的兴起,以生动形象的片断性呈现、多元化题材,满足了网民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短视频也具有社交功能,能够通过拍摄、观看、点赞和评论等行为,让用户之间形成互动。正因如此,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网速进一步提升,短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日益依赖的内容产品,也成为很多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去年10月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了即时通信。与此同时,一项针对1974名受访家长的调查也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如何更好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防止短视频沉迷,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

需要看到,短视频沉迷有其内在原因。短视频的内容和类型都很丰富,既有生活的记录和抓取,也有类似原创短剧的展示,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同时,视频的长度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往往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手指一划就能切换内容。此外,短视频平台还能根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对那些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来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造成了大量的时间浪费,工作、学习乃至休息时间被占用;专注力受到干扰,很难持续关注较长连续性的事情;观看大量无意义的内容造成生活本身的空洞化;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现实感欠缺,等等。

针对短视频沉迷产生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社会各界进行了多方努力。国家版权局负责人不久前表示,今年将推动短视频平台以及自媒体、公众账号运营企业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对短视频的观看行为进行相对可行的管理,从而更多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努力消除沉迷造成的负面影响。监管部门也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让防止短视频沉迷有规可依,让平台和创作者、发布者有所遵循,从而让短视频产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此外,短视频的内容制作者也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对自身的创作负起应有责任,努力避免出现低俗无价值的短视频。

防止短视频沉迷,成年人需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家庭和整体社会环境需要相互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娱乐观和闲暇观,用更多更好的社会活动让年轻人走出短视频沉迷。同时,要鼓励青少年养成更强的自主和自觉意识,形成正常多样的爱好和积极合理的交往,涵养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对于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

(摘编自202164日《人民日报》张颐武《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图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短视频能满足网民多样化需求,具有一定社交功能,因而迅速兴起和流行开来。

B. 短视频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可按用户偏好推送,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能够满足广大用户的好奇心。

C. 短视频不是洪水猛兽,对那些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强的用户来说,是不大会产生负面影响的。

D. 短视频沉迷现象有其内在与外在原因,而消除沉迷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一、二两段引用各种统计数据,意在证明短视频的流行已经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B. 文章第二段着重阐述了短视频流行的诸多原因,也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普遍沉迷短视频的关切和担忧。

C. 文章采用层进式的论说结构,按照摆现象——析原因——谈危害——提办法的逻辑顺序,层次井然。

D. 文章既谈到短视频流行的意义,也就规范短视频生产与传播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体现作者的辩证思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广为流行的短视频,广大家长是持担忧态度的,因为青少年都会沉迷其中以致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B. 没有5G技术的普及和网速进一步提升,短视频就不会成为互联网用户日益依赖的内容产品和娱乐方式。

C. 强化短视频生产、传播、监管、观看各方社会责任,激发短视频正向社会价值,有利于短视频健康发展。

D. 青少年如果树立积极的娱乐观和闲暇观,就可培养较强的自觉意识和多样的兴趣爱好,避免短视频沉迷。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能够满足广大用户的好奇心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从原文短视频的内容和类型都很丰富,既有生活的记录和抓取,也有类似原创短剧的展示,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同时,视频的长度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往往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手指一划就能切换内容可知,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能够满足广大用户的好奇心都是短视频的优势,这两者是并列关系。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就规范短视频生产与传播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错误,于文无据。本文主要论述了短视频沉迷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没有对规范短视频生产与传播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青少年都会沉迷其中以致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错误,原文是说“92.1%的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并不是所有青少年都会沉迷其中;

B.“没有5G技术的普及和网速进一步提升,短视频就不会……”说法绝对,原文是说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网速进一步提升,短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日益依赖的内容产品,也成为很多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随着一词说明“5G技术的普及和网速进一步提升只是短视频匀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D.“青少年如果树立积极的娱乐观和闲暇观,就可……”错误,从原文学校、家庭和整体社会环境需要相互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娱乐观和闲暇观,用更多更好的社会活动让年轻人走出短视频沉迷。同时,要鼓励青少年养成更强的自主和自觉意识,形成正常多样的爱好和积极合理的交往,涵养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对于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可知,树立积极的娱乐观和闲暇观培养较强的自觉意识和多样的兴趣爱好是并列关系。另外,培养较强的自觉意识和多样的兴趣爱好的目的是涵养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对于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5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发布,这个计划解释了为何冬奥会关乎老百姓生活,影响你我的未来。

图片

《可持续性计划》提出了可持续·向未来的冬奥愿景,确定了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重要领域,提出了12项行动、37 项任务和119条措施。

冬奥延庆赛区所在的海陀山海拔两千多米。在赛区施工及运营阶段,始终注重保护物种多样性,建设单位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了生态环保专职部门,通过就地、近地和迁地等方式保护树木。

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北京冬奥会助馆建设没得商量的铁律。以前,冰上场馆制冰使用的制冷剂大都含有大量氟利昂,会对臭氧层造成损耗。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反复沟通,决定在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其他冰上场馆也使用对环境影响相对小的新型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首次在奥运会级别的冰上赛事中使用,将是北京冬奥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一大贡献。

                   (摘编自2020515新华网

材料二:

绿色奥运的提出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思维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人类最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 对人类发展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也不可否认给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国际奥委会很早便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开始寻求解决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冲突的途径与方法。早在1974年国际奥委会就提出了环保的要求,但因当时的环保意识薄弱而不了了之。1991年国际奥委会修改了奥运宪章,增加了新的条款,将环境保护纳入了宪章之中,同时提出申办奥运会的所有城市从2000年起必须提交一项环保计划,明确奥林匹克运动要全力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要求申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必须首先检查自己在严格环境标准下举办奥运会的能力。绿色奥运成为处理奥运会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最佳选择,环保对申奥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成为申奥是否成功的决定性条件。

(摘编自萨马兰奇《奥林匹克回忆》)

材料三:

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行动计划共包括30条,其中包括建立绿色社区、绿色商业、绿色旅游、绿色单位、绿色企业、绿色使者等。北京人口密度大,工业用地广,交通拥挤,流动人口多,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大气和水污染严重,所以我国的绿色奥运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不仅要完成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还要搞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通过实施绿色奥运的行动计划,我国将切实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努力建设与奥运会相适用的自然环境保护,并将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加强中国乃至全球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强化环保,开展民用工业全民体育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将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先进环保理念相互融合的结晶是北京对当今国际环保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

(摘编自《科技创新导报·北京绿色奥运的实施》)

4. 下列表述不属于绿色奥运举措的一项是(  

A. “绿色奥运是处理奥运会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最佳选择,它的提出符合时代要求。

B. 在北京冬奥会赛区施工及运营阶段,注重保护物种多样性,并通过多种方式保护树木。

C. 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 北京冬奥组委会要参与投标的企业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产品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冬奥会将在三个领域发力,努力创造奧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

B. 环保意识的薄弱是早期奥运会未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原因。

C. “绿色奥运理念,不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变中国的社会面貌。

D. 在筹备2022年冬奥会时,我国积极响应绿色环保理念并落实计划方案。

6. “北京冬奥会将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你认为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的图表以及生活实际来谈谈。

4~6题答案】

【答案】4. A    5. C   

6. 北京冬奥会将让百姓生活更美好,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将促进人的发展。冰雪运动赛事能促进专业运动员的成长,赛后专业运动场馆也能为普通体育爱好者所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冰雪运动能力与意志品质。能推广奥林匹克精神。让自我挑战和公平竞争等精神在全社会得到弘扬。将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全社会形成爱运动尤其爱冰雪运动的健康风尚。@能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国际级运动赛事能提升社会各阶层健康的精神和理念,促进社会和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是处理奥运会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最佳选择,它的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绿色奥运的意义,并非举措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不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变中国的社会面貌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通过实施绿色奥运的行动计划,我国将切实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选项忽略了,造成了时态的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本题可抓住材料一图表中关于场馆建设”“生态优先”“可持续 向未来”“促进人的发展”“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培养良好社会风气等信息,联系生活实际,从环境面貌”“环境意识”“人的发展”“百姓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广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成理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得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生命的启迪。

B. 的眼里,那一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

C. 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了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

D. 小说中的暮鼓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

8. 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请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 小说题目暮鼓有怎样的含义?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

7~9题答案】

【答案】7. C    8. 运用戏剧性反发差手法推动情节发展,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的独特外貌,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刚强;

为小说后文体现的人到暮年也要有不屈服现实的倔强这一主题做铺垫。   

9. 暮鼓是指小说中会所在晚上演奏时的鼓声;

暮鼓指打工母亲虽暮年却依然坚韧的品格;

暮鼓寓指一种老而不衰、顽强奋进的态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错误,文章第一段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显示对年龄有一种担忧。

B.“仅仅是因为错误,更重要的是在的眼里和感觉中,在路边站着用餐的母亲虽是暮年却仍辛勤劳作,坚韧不屈,有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更像一位父亲。

D.“是串联故事的线索错误,暮鼓没有贯穿小说始终,只出现在小说结尾部分,起点题作用。暮鼓在小说中有双重含义:既是指会所里引人驻足的庆典或者某场欢宴的鼓声,更是为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村老母亲奏响的坚强乐观美好的生命鼓点。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情节设置的作用的能力。

情节方面:根据文章第四段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可知,开始看到这位母亲的时候,认为是一个老头;而当年轻人喊时,她误以为是喊自己,认为年轻人认错人了;结果,等到看到年轻人走到老头面前时,她才知道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前后的反差设置了悬念,使得情节起伏跌宕,造成了戏剧性的效果,情节的反转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人物方面:这位母亲图片头发落满了灰尘,满脸皱纹,甚至有男性化特征,让人误以为是个老头,与在城市中生活的她完全不同,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

主题方面:这位母亲不仅有着男性化的外貌特征,且从她拉着铁锨走路可知,她仍在劳动,与儿子一起在工地上吃简陋的饭菜,母子俩连吃根胡萝卜都是奢侈。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突出了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含义及多角度探究小说意蕴的能力。

意蕴指所包含的意思,一般从表面意开始,继而思考其深层意、比喻意、象征意等。

暮鼓,本义是指暮色中的鼓声,从文中来看,指的是小说结尾部分从会所传来的鼓声,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说明临近结束,而又给人坚强有力的感觉,催人奋进;因此这里的暮鼓更象征着虽迫近黑暗却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生命鼓声。

从整个故事看,与相关的有,有农民工的母亲,这位母亲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年纪已经不小,还在工地上干活,和儿子这样的年轻小伙子一起吃工地上的伙食。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到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暮鼓烘托了这一人物形象;

身上,我们看到暮鼓和农民工那里受到心灵的警醒与鼓舞。原来的她注重的是外表的年轻,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然而在看到农民工母亲之后,她的精神有所改变,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她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奋进态度,暮鼓也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好学问,有志行,众庶归望于喜。初,上之官爵外亲也,喜独执谦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秋七月庚午,赐喜黄金百斤,上右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鲁以季友治乱,楚以子玉轻重,魏以无忌折冲,项以范增存亡。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故寻复进用焉。

九月庚申,地震,自京师到北边郡国三十余处,坏城郭,凡压杀四百余人。上以灾异问待诏李寻,对曰:小臣不知内事,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于始初多矣。唯陛下执乾刚之德,强志守度,毋听女谒、邪臣之态,诸保阿、乳母甘言悲辞之托,断而勿听,勉强大谊。良有不得已,可赐以货财,不可私以官位,诚皇天之禁也。臣闻月者,众阴之长、妃后、大臣、诸侯之象也。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唯陛下亲求贤士,无强所恶,以崇社稷,尊强本朝。臣闻五行以水为本,水为准平,王道公正修明,则百川理,落脉通;偏党失纲,则涌溢为败。唯陛下少抑外亲大臣。臣闻地道柔静,阴之常义也。间者关东地数震,宜务崇阳抑阴以救其咎,固志建威,闭绝私路,拔进英隽,退不任职,以强本朝。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

B. 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

C. 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

D. 间者月数为变此/为母后/与政乱朝/阴阳俱伤/两不相便/外臣不知朝事/窃信天文/即如此/近臣已不足仗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图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亲:旧指女系的亲戚。如母、祖母的亲族,及女、孙女、姐妹、侄女、姑母的子孙。

B. 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的帝王、诸侯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众神。

C. 亚父:敬称,表示仅次于父亲。文中与《鸿门宴》中的亚父是一个人,均为范增。

D. 五行: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喜喜爱学问,品行高洁,很有正气,他对皇上刚即位就对外戚封官晋爵十分不满,就称病谦让推辞,并多次对其进行劝谏。

B. 傅太后不满傅喜,于是以黄金赏赐傅喜,令其交出职权,以光禄大夫头衔回家养病,但遭到大司空何武和尚书令唐林的反对。

C. 九月庚申日发生了大地震,范围较广,从京城到北边的郡国边疆,有三十多处城郭被地震震毁了,导致四百多个百姓被压死。

D. 皇上向李寻询问地震灾异的事,李寻以日月、阴阳等情况向皇上解释国家事务的兴衰,这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很有说服力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

2)小臣不知内事,窃以日视陛下,志操衰于始初多矣。

10~13题答案】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大家)都说:傅喜是傅氏的贤才,因为意见不合定陶傅太后的意思,所以被退官。百官没有(人)不为国家感到遗憾(惋惜)的。

2)我(官微职低)不知道内廷的事情,私下凭太阳的变化来观察皇上,志向节操比刚即位时差多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代词,这,为后句的主语,所以前断开,排除AD近臣,意思是君主所亲近的臣子,为独立词语,不需要断开,排除B

句意:最近这段时间月亮数次发生变化,这是母后干预朝政的象征,结果是阴阳都受到伤害,对两方面都不利。我是外臣,不知道朝廷大事,只相信天象变化,按照天象来说,您的近臣已经不足以依靠了。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众神表述错误,应是用社稷来代表国家。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多次对其进行劝谏分析错误。根据傅太后始与政事,数谏之的信息可知,傅喜多次进行劝谏的对象是傅太后,并不是哀帝。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论议,意见,观点;,代词,没有谁;,惋惜,遗憾。

2,私下里;,观察,查看;衰于……多矣,正常语序为于始初多衰,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傅太后的堂弟右将军傅喜,喜欢学问,志高品洁,德才兼备,很多人都认为傅喜会有大作为。哀帝初立时,大封外戚官爵,只有傅喜一个人称病谦让推辞。傅太后干预政事之初,傅喜多次进言劝谏她,因此傅太后不想傅喜辅政。秋天七月庚午(初四日),傅太后赏赐傳喜一百斤黄金,让他交岀右将军的印信绶带,以光禄大夫的头衔在家养病。大司空何武和尚书令唐林一起上书说:傅喜品行仁义、修养高洁,忠诚忧国,是辅佐国家的重臣呀。现在因为一点小病,就把他遣返回家,有失众望呀,(大家)都说:傅喜是傅氏的贤才,因为意见不合定陶傅太后的意思,所以被退官。百官没有(人)不为国家感到遗憾(惋惜)的。忠臣是国家社稷的卫士,季友决定了鲁国是治理还是混乱,子玉活着与否决定楚国是被重视还是被轻视,公子无忌决定了魏国是战胜还是败绩;范增的存在更决定了项羽的存亡。百万之众,不如一个大的贤才,因此秦国才会用千金去离间廉颇和赵王的关系,汉高祖刘邦才会使用万金让项羽疏远亚父范增。傅喜能在朝堂辅政,是陛下您的光辉,也是决定傅氏一脉兴废的关键所在。皇上本来也是器重傅喜的,因此不久又再次任用了他。

九月庚申日,发生了大地震,从京城到北边的郡国边疆有三十多处,城郭被地震震毀,压死百姓四百多人,皇上向等候诏命的官员李寻询问地震灾异的事,李寻回答说:我(官微职低)不知道内廷的事情,私下凭太阳的变化来观察皇上,志向节操比刚即位时差多了。希望陛下您能够振奋阳刚德气,坚定意志,严守法度,不要听信人和佞臣的欺骗,诸如保姆、奶娘之类的或甜言或悲辞的请求,一概不要听,努力维护大义。实在不得已的时候,可以赏赐他们金银财帛,不要赏赐他们官位,因为这可是皇天的大忌。我听说月亮,是所有阴性事物的主宰,是皇后妃子和大臣、诸侯的象征。最近这段时间月亮数次发生变化,这是母后干预朝政的象征,结果是阴阳都受到伤害,对两方面都不利。我是外臣,不知道朝廷大事,只相信天象变化,按照天象来说,您的近臣已经不足以依靠了。陛下唯有亲自选拔贤能,不要助长奸佞之臣,才能使社稷兴旺,朝廷强大。我也听说,水是五行的根本,也是公平的标准,皇帝执政公正、政治修明,就会百川治理,脉络畅通;反之皇帝执政偏私,失去纲常,则会河决堤泛滥成灾。希望陛下稍微约束一下外戚大臣。我知道地之道柔和安静,是阴性事物的常态。最近这段时间,关东地区多次发生地震,应该崇阳抑阴来挽救过失,皇上要坚固意志,树立威信,断绝私情请托的道路英俊贤能之才,罢免那些不称职的官员,来加强朝廷。

(二)吉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观小儿戏打春牛  杨万里

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绿蓑笠青筋。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注】本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诗人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古代民俗,立春前一日,用五色丝彩杖鞭打土牛,以示迎春和劝农。牧童:指泥塑春牛旁牧童形貌的句芒神像。年登:诗中指年景有收成的兆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写儿童模仿大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鞭打春牛,生动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B. 三、四句用明丽的色彩描绘黄牛”“牧童形象,暗含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

C. 九、十句写农人麦穗作帚、稻米盈斗的生活场景,其用意与丰年留客足鸡豚类似。

D. 本诗以平白之语叙写乡村民俗,较典型地体现了杨万里诗清新自然、饶有谐趣的特点。

15. 本诗题为观小儿戏打春牛,但只有前四句写到打春牛,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14~15题答案】

【答案】14. C    15. 示例:

这样写没有离题。本待后八句主要写诗人观小儿戏打春牛后的所感所想,其中前四句写儿喜牛愁,表达的是诗题中打春牛祈盼丰收的美好寓意;后四句想象丰收的情景和黄牛的辛劳,实际上是对诗题寓意的形象表达和深化。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语言特点的能力。

C.“其用意与丰年留客足鸡豚类似分析错误。本诗中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一句是运用想象,表达对来年丰收的美好憧憬和祝愿。而丰年留客足鸡豚则是表达纯朴真挚的民风,二者用意不同。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对于此诗只有前四句写到打春牛,而后八句并没有写有关打春牛的内容,这样写并不离题。打春牛是人们对来年丰收的一种企盼,而本诗后面八句其实都与这种企盼有关。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四句,土脉应雨膏”“牛闻年登愁不肥都说明今年风调雨顺,一定是一个丰收之年,此时大家都欢喜万分,发愁的只有耕牛,因为丰收之年它就要更加出力了。所以此处这四句表现得对诗题中打春牛丰收寓意的企盼;而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四句,则是对丰收后情景的想象:像扫帚那么大的麦穗,比珍珠还大的稻粒,漫山遍野都种上了庄稼,尤其一句黄牛从此何时闲的反问句,写明黄牛没有闲暇时候,表明耕种不断,黄牛的辛劳,这是多么美好的丰收场景啊。从而形成对诗题寓意的形象表达和深化。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典故来表明自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辅佐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16题答案】

【答案】    .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犹、蜉蝣、沧海、粟、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引领社会风气,君子      ,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说君子引导民众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      。君子能够言传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      ,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可以说,(    )。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不能什么都依靠法律来管理。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靠通过君子延续、传承,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社会上的君子,文化就会失败。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传承传统文化,不是要求文化的形式______,而是要把文化的根本精神传承下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当其冲    现身说法    事必躬亲    食古不化

B. 一马当先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一成不变

C. 首当其冲    以身作则    事必躬亲    一成不变

D. 一马当先    现身说法    身体力行    食古不化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君子是以自己的行为做出表率,确立行为准则

B. 君子以自己的行为教化民众,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C. 引领就是在一种社会习俗的基础上营造一种氛围

D. 引领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促进一种社会习俗的形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君子是文化的延续者、传承者,如果社会上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君子,文化就会失败。

B. 文化通过君子延续、传承,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社会上的君子,文化就会中断。

C. 文化依靠君子延续、传承,社会上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君子,文化就会中断。

D. 传承文化靠君子来延续,如果社会上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君子,文化就会失败。

17~19题答案】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语境中强调君子的引领作用,与灾难攻击无关,故选用一马当先

第二空: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句中强调君子要做出榜样,故选用以身作则

第三空: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事必躬亲,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语境中强调君子不仅引导民众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而且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故选用身体力行

第四空:一成不变,指经形成,不再改变;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句中陈述对象是文化形式,如果使用食古不化,则对象不当,故选用一成不变。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中,选文第一段图片中心句是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括号中要填写的句子是对段落的小结,既要呼应段首的中心观点,又要与下文社会的良好习俗保持话题的连贯一致。比较而言,AB两项从君子的角度来说,与后面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这一话题不连贯,应排除;

C引领呼应了开头,但营造……氛围与后面社会的习俗这话题不连贯,应排除;

D引领呼应开头,社会习俗的形成与后面句子衔接紧密。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成分赘余:文化靠通过……”赘余,通过重复,保留其一。

语序不当: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社会上的君子,文化就会失败语序不当,该句中前一分句的主语为社会上,后一分句的主语为文化,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所以应为改为社会上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君子,排除AB传承文化靠君子来延续语序不当或句式杂糅,,应为文化依靠君子延续、传承,排除D。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请分条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

20~21题答案】

【答案】20. 要实现宏伟蓝图  必须依靠辛勤劳动  一部光荣的劳动史   

21. 擘画宏伟蓝图,确立行动指南;实现宏伟蓝图,依靠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人民,崇尚劳动精神。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空,本空处于第二段的段首,下半句承接下文,故本句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关,故可填写要实现宏伟蓝图之类的句子。

空,根据下文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可判断,此处要填写的是怎样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依据语境以及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此处可填写必须依靠辛勤劳动之类的句子。

空,根据后文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要贯彻尊重劳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等内容可知,该空应该填写与劳动有关的内容;再由前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以及就是可推断该空应该填写一部光荣的劳动史之类的句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概括要点的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可概括出:擘画宏伟蓝图,确立行动指南;

要实现宏伟蓝图,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可概括出:实现宏伟蓝图,依靠劳动创造;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可概括出:尊重劳动人民,崇尚劳动精神。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孔子在《论语雍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主张以学为乐,好学不倦的学习态度。陶行知也强调: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是不可分离的。

材料二:《增广贤文》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告诉我们学习要以为舟。清代名人阮元也说: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这样看来,学习是免不了要吃苦的。

以上材料涉及学习的,你读后有什么想法和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要想写好写作任务中关于学习的思考,就需要准确理解材料中学习之与学习之的内涵。根据材料一中孔子和陶行知的观点,我们可知,这里的学习之应指对于学习内容的兴味和兴趣。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乐趣,我们才会有好学不倦的学习态度,才会有不断探索学习的内驱力,拉着我们不断学习;而非靠教师管教、家长硬逼的外驱力来推着我们。而材料二中的学习之,则指苦学的精神和态度以及艰苦奋斗的行为。有时候,虽然我们因为兴趣而开始学习,但想要学得深入却需要经过一段较苦的历程。所以,当疲倦代替了兴趣时,我们就应该让苦学、坚持学的态度和行为去支撑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必须要对学习之和学习之做出准确的界定——乐在兴趣,苦在精神和行为,而不能泛泛而论学习时苦时乐,或我们可以某一段时间苦学而后某一段时间乐学。我们应当明确,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必须选择能让我们乐学的知识。而我们要想在学海中取得一番成就,就不能仅仅靠兴趣,而必须经过持久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这一过程必然是苦的。但只有经历过这番苦,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学习的成功。

立意:

1.乐学的态度,苦学的行为。

2.选择乐学的知识,坚持苦学的精神。

3.只有经过苦学的过程才能看到乐学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