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专业解读 >专业介绍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类专业介绍

时间: 专业介绍

机械类专业(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封装技术、车辆工程四个专业)自2017年开始实施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广西区级优质本科专业”、“广西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广西区创新创业示范专业”。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占50%以上。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聚焦电子信息行业背景,旨在造就机械工程领域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应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实践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机械电子基础自治区级示范中心、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6个,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保障。

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在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多次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多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5%,大部分毕业生在外资、合资及国内著名制造企业工作,在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精密机械、电子产品及装备等设计与制造业具有良好声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 专业技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道德文化素养高,能在机械工程领 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能解决机械工 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测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领域问题的设计运算、科学实验、技术测试、工艺制订、文献检索等必须的基本技能;

2、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备承担机械产品及相关工程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维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迅速适应技术开发、机械制造及现代先进技术装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环境;

3、能够评估机械工程技术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

4、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师职业道德;

5、能够与时俱进,应对科技发展挑战,实施技术创新。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能力。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制造工程学、机 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液压传动、 现代制造技术(双语教学)、项目管理、专业限选模块课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子认知实习、电子认知实习、机械工程训练Ⅱ、电子工程训练Ⅱ、机械 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机制专业综合创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学分。

3、完成第二课堂 8 学分。

4、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始建于2006年。经过多年建设,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秀、专业水平一流的机械类工科专业,2014年入选广西区优势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广西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同年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高级工程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机械电子基础自治区级示范中心、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6个,以及精密机械及控制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等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保障。

本专业具有鲜明的光机电技术融合专业特色,着重培养学生光、机、电、算、热各方面技术综合运用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机械、汽车、电子、光电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毕业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机电行业具有良好声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广西和珠三角地区机械与电子制造产业需要,具有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光学多学科交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道德文化素养高,能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和研究等工作,能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能够适应机械与电子制造产业的发展,综合运用机械电子工程学科领域及相关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等知识,具有对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2、能够跟踪机械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承担机械电子领域工程技术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制造、维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

4、能够评估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

5、能正确认识项目团队成员角色定位,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

6、能够应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科技发展挑战,实施技术创新。适应机械与电子制造产业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发展需求,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能力。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技术。

2、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物理学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B、控制工程基础、工程光学、传感与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电系统设计、流体传动与控制、传感与检测技术等。

3、主要实践环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单片机综合设计、精密机械及控制综合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综合设计、机器人综合设计等。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学分。

3、完成第二课堂 8 学分。

4、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电子封装技术专业

一、专业简介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080709T)是国家适应集成电路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而设置的特设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前身为“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2002年国家教委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特批的5个特色专业之一),学校于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设该专业并在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11年入选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2014年起更名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型交叉电子制造学科,以电子信息类集成电路晶圆级、芯片级、模块级、板级、整机级封装组装中的高端电子制造为对象,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电子产品微型化、轻量化、高密度、高集成度以及电子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为目标,涉及光、机、电、热、材料等多学科,涵盖电子器件设计、工艺、测试、可靠性、设备等多技术领域,是当代先进电子制造技术中的核心与关键领域。历经多年发展,本专业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电子制造行业享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美誉度,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前列。

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实践与理论教学平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机械电子基础自治区级示范中心、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拥有广西区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广西区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微电子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拥有广西区级教学团队1个(电子组装课程群教学团队)。建有电子封装技术、电子组装技术两大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有工业级洁净间实验室,侧重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并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近30个,为实验实践教学提供全工业化的教学和实习环境。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9名,讲师4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9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1名,广西“八桂学者”1名,广西“特聘专家”1名,广西高校“八桂学者”1名,广西“教学名师”1名,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广西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专职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比例超过45%。在电子封装组装技术研究领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预研项目、国防科工局科研项目、军口973、军委科技委重点研发项目等项目数十项,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9所、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十余项。近5年发表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奖项5项。

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就职于华为、中兴、富士康、美的、海信、格力、国星光电、瑞丰光电、工信部电子5所、中电集团45所、中电集团54所、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伟创力、Boschman Technologies、Infineon、NXP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和研究所,就业率达97%以上,多数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其他省会城市中的跨国公司、国家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每年近20%的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除保送外,考取包括美国加州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德国德雷斯顿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子制造、电子信息以及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电子封装组装微连接原理、结构设计、热管理、材料、工艺与设备、可靠性与测试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从事高端电子制造的机、电、热、材料的设计与分析及封装组装自动化专用高端设备领域中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失效分析、智能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制造学科的微连接技术、结构与热设计、电子工程材料、工艺、可靠性、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并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2、系统掌握电子制造工程领域的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力学、热学、固体电子学、材料学、可靠性等;

3、系统学习电子制造专业领域的基础重要课程,主要包括电子制造技术基础、半导体工艺技术、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电子工程材料、电子制造设备、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可靠性、PCB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4、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对复杂的微电子制造设备进行基本的运行操作、调试维护和初步的故障诊断分析;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设计、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6、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与知识更新能力,了解本技术领域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电子制造、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电子技术B、电路分析基础B、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物理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电子制造概论、半导体制造工艺及设备、电子封装结构与工艺、SMT工艺、PCB设计与制造、电子封装与组装设备、电子制造质量检测与控制、半导体物理、微连接原理、电子工程材料、电子制造可靠性工程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机械工程训练、电子工程训练、微机综合实践、专业认知实习、电子制造工程训练、电子封装综合设计、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4、主要专业实验:电子封装技术实验、电子组装技术实验、SMT设备原理与应用实验、PCB设计与制造实验、传感器技术、半导体制造工艺及设备实验等。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学分。包括:课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完成第二课堂 8 学分;

4、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车辆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车辆工程所属的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和汽车电子等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9名,高级实验师1名,讲师1名,实验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名,在读博士教师3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8名。在车辆工程研究领域,目前与包括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机械企业密切合作,针对汽车NVH、车载电子电器可靠性、汽车离合器设计、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3项,其他项目10余项,项目总金额一千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

车辆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围绕车辆制造产业链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建立了汽车设计开发、整车动力学性能分析、汽车电子和智能驾驶实验教学平台等实验教学平台, 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超过1000万元。侧重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与区内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提供全工业化的实习环境。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车辆工程领域具有设计、制造和测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道德文化素养高,能在车辆工程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能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目标1:能够从事汽车行业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工作高级技术人才。

目标2: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服务地方经济,能为汽车行业提供复杂系统工程服务。

目标3:能在车辆工程进一步深造或具有承担研发任务或成为项目领导者,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目标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专业特色

汽车产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广西千亿元产业之一。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6年成立了车辆工程专业。本专业依托广西首个机械工程博士点学科,在噪声与振动控制、汽车电子、智能驾驶方面具有专业特色优势。

本专业融合“汽车、电子、计算机”技术,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相协调,强化噪声与振动分析、汽车电子电器控制、智能驾驶等专业基础知识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车辆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技能,接受工程实践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下列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车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车辆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现代信息工具运用,提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分析其可行性,以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思路。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设计需求,设计和开发所需系统、单元、结构、工艺等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车辆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车辆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核心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汽车构造(双语)、汽车理论、汽车设计、车辆工程测试技术、项目管理等。

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制图测绘、机械工程训练、电子工程实习Ⅱ、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65学分。包含:

(1)大类课程:大类通识必修课、大类基础必修课,大类专业基础必修课、大类实践课、大类任选课、大类通识选修课。

(2)专业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专业实践环节等。

(3)创新创业课程部分;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