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首都核心圈里的都市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北四环校区为中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各校区多地处北京城区核心区域。

在这里,你不仅能够领略奥林匹克中心的宏伟与壮观,感受学院路学术氛围的严谨与浓厚,还能领略 CBD 金融中心的繁荣与忙碌,感受皇城根儿老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博大。

学校是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通过畅联各校区的校园网,可实现各校区优质的课堂视频互联和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北京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型特色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 69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 10 大学科门类。3个本科专业获批为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专业获批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5个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本科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为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我校本科专业的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有20个本科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20%(RCCSE),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

学校拥有北京学和工商管理两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拥有考古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中国史、地理学、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9个学术型一级授权点,拥有金融、法律、教育、中医、交通运输、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会计、图书情报、旅游管理等 10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其中, 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为教育部试点,面向视障生源的中医硕士学科点填补了国内高等特殊教育空白。经济法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食品科学、特殊教育学、人文地理学和旅游管理学6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深造空间。

和谐共进的教学与科研

学校以培养信念坚定、知行合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4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 国家精品教材 9 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15 种等。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5个,市级教学平台10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市级教学成果奖64项;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院士科研工作站2个;学校还设有人居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41个。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8项,其中“智能车驾驶脑认知技术、平台与转化研究” “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研究” “博物馆文化旅游价值智能挖掘及展示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世界旅游强国的科学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转换应对研究”等8个项目为国家级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近年来学校共获批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其中北京学研究基地2017年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19年再次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教师获批专利630余项。《旅游学刊》连续8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3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

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北京联合大学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近1500名。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20人;北京市级特聘教授19人、教学名师24人、长城学者10人、拔尖创新人才13人, 青年拔尖人才52人、孟二冬式优秀教师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科研团队25个。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整体结构较为合理,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

作为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理事单位和成员校(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共21所院校组成),我校学生能够跨校际选修其他成员校涉及文学、艺术、体育、 医学、自然科学等11个学科领域的优质课程,辅修其他成员校类别丰富的专业并获得辅修证书,享用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领略不同的校园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充分利用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聚集优势,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引进来”是指学校积极引进优质教师资源聘为客座教授、开展名师讲学等, “走出去”是指学校通过继续实施“双培计划” “外培计划”和“名校访学计划”,选派优秀学生到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央属高校开展访学,为学生打造更宽广的学习平台。

系统完善的学生成长机制

学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的学生成长成才机制: 推进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试行双学位、第二专业及辅修专业制度、主辅(副)修制、双学位制,转专业制度、校级实验班等, 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通道。

学校以国家级和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设立软件工程、金融学、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语教学实验班)、酒店管理(全英语教学实验班)五个校级实验班,探索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师资配备优良,聘请学校知名教授和知名企业骨干担任双导师,聘请校内外教学名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市级名师授课比例不低于50%。实验班学生享有各项优惠政策:成绩优异者优先享受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公派出国留学或交流的比例不低于 50%;享有环境良好的专用自习教室;享有单独设立的奖学金和技术实践与创业基金等; 学校还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实验班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学校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学校着力于搭建各种平台丰富学生国(境)外学习经历,着力于营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未来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竞争力。

学校与亚洲、欧洲、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等开展了 2+2、3+1 项目;与俄罗斯喀山大学、全俄对外经贸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商学院、波兰雅盖隆大学、日本新潟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建国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开展了在校生交流项目;与美国肯特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开展硕士学位项目等等。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举办孔子学院、与黑山下戈理察大学举办独立旅游孔子课堂,学生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以申请前往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学校设立学生境外学习奖学金,学生还可申请北京市政府菁英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出国(境)交流项目。2017-2019年我校共选派300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

学校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东欧“17+1”合作、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等,参与、组织、举办了多个高端论坛和会议,助力国家外交和首都建设发展,扩大学校国际影响,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2019年主办“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 第三届“17+1”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院校联盟年会等重要会议,在海内外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校积极引进国外合作院校先进教育资源和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和做法,实施教育国际化和教育本土化有效融合,并通过聘请外国教学专家、本土优秀双语教师开展双语、全英语教学及非通用语种教学,让学生在校内即可接受到先进的国际化教育。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每年有约1000 人次来自 4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就读。在这里学生会感受到洋溢在校园里的国际化氛围,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异域文化。

创新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

学校依托应用型教育办学资源,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专科、本科和硕士贯通培养的职业教育格局。现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部试点研究生招生资格,28个本科专业承担面向北京市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优秀高职毕业生高职升本科的培养任务。“十三五”期间,学校继续争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作为北京市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北京市职业教育等级分级改革的试点单位,我校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创造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其中,2014 年中高本衔接和高职、专升本衔接的研究成果分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018 年职业教育本专硕相互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获评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知行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为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学校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德国 SIEMENS 公司、中国中铁、北汽集团、太平洋保险公司、中铁电气化集团、中铁文旅、北京地铁、北京工美集团、全聚德餐饮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专业建设与改造、高新技术应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首旅集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档案馆、京城控股集团等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首旅集团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IBM、金隅集团等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学校重视实施双证书教育,通过多种政策与制度鼓励学生,参加20多项国内外权威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学校还积极搭建学科竞赛和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平台,构建院、校、市、国家四层次学科竞赛体系。承办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并扩展到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暨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教社”杯英语口语大赛等知名 竞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学校通过学分奖励等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我校校级学科竞赛30余项,每年有7000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每年获得市级及上各级各类奖项数百项,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20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我校排名在全国普通高校300强榜单内,位居176位。北京地区有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入围榜单,我校排名第13位,在北京市属高校中排名第3位。

学校积极打造“启明星”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五年来,“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共立项和结题2375项,其中国家级200项、市级918项、校级1257项,参与学生近万人次,有近500人次的教师指导了学生科研立项,发表论文389篇,申请专利56项,设计、制作科创实物成果282件。

我校是北京市首批获准建设的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院校。近五年来,先后培养了50 余名国家级运动健将。我校健美操运动员曾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取得 3 项冠军,曾 5 次在教育部举办的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在 2014 年全国健美操冠军赛上获得 2 项冠军。在 2015 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获得 2 项冠军。在 2016 年全国大学生活力健康大赛获得 2 项冠军。2017年我校健美操队代表北京市牵头组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摘取五块金牌中的三块。此外,我校学生还在伦敦、里约残奥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取得 3 金 1 银 2 铜的好成绩。

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注重通过构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将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纳入到学生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建立就业测评系统,开展一对一的职业咨询,通过求职训练营、生涯体验周、公考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把握职业特征,合理、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学生就业实力。学校还设立北京联合大学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基金,多渠道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就业。

学校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聚焦北京发展需求,整合校院两级资源,依托专业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探索“精准就业服务”和“提升与北京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的双赢目标,分类别、分行业举办招聘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共同助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作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学校依托校级综合孵化园和4个校级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团队指导和实践活动,并荣获“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 届毕业生韩磊作为全国唯一大学生创业代表 2014 年到中南海参加座谈会,与李克强总理面对面谈创业。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 98% 左右,就业单位遍及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各行各业,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数量逐年上升。

站在新的起点上,北京联合大学全体师生热忱期待您的加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热烈欢迎莘莘学子报考我校!


学校领导

北京联合大学

  党委书记 韩宪洲

  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主管工作:

  党委全面工作

  分管工作: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联系学院(所):

  应用文理学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

北京联合大学

  校长、党委副书记 李学伟

  男,1962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

  主管工作:

  行政全面工作

  分管工作:

  财务处、审计处

  联系学院(所):

  旅游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党委副书记 周志成

  男,1969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教授

  分管工作:

  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党委人民武装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招生就业处

  联系学院(所):

  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纪委书记 张楠

  女,1963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分管工作:

  纪检办公室、监察处、档案(校史)馆;协管审计处

  联系学院(所):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副校长 杨宜

  女,1966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

  分管工作:

  教务处、基础课教学部、公共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工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

  联系学院(所):

  管理学院、北京学研究所、台湾研究院

北京联合大学

  副校长 张辉

  男,1973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副研究员

  分管工作:

  党委保卫部(处)、行政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产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培训中心(成教处)、后勤服务公司、校医院

  联系学院(所):

  继续教育学院、应用科技学院、北苑校区

相近院校推荐

相关院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