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专业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最早恢复招生的法学专业之一。经过60多年的办学积累,在全国首批设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西部地区率先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科、诉讼法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已建成5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法学专业秉承高素质职业化法律人才培养理念,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依托,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2007年,法学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12年我校成为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全国重要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二、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特色突出,学校建有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高校咨政中心,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示范性众创空间,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协同共建研究基地(23个)。其中,人权研究院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法治研究基地和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建设单位;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是中国法学会重点研究基地。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设置“中国大法官讲坛”、“中国大检察官讲坛”,获得良好的社会赞誉。设立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组建讯飞语音语言联合实验室、3D视觉识别联合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注重将理论内容融入实务操作,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
三、学科发展现状
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评估位列全国第五。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一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法学共同入围A类学科,是重庆市唯一入围A类的学科。2017年6月,法学学科进入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行列,8个学科成为重庆市特色重点学科。2017年9月,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联合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分学科排行榜,我校法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与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均位列第二。在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4中国大学研究生一级学科排行榜中,我校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5所高校的法学学科被认定为六星级。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我校名列中国政法类大学排行榜第二位。
四、师资力量
我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2013年以来,我校教师参与全国人大民法典编纂,向全国人大提交法律起草意见书、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司法解释咨询120余件。全面完成重庆市人大、市政府委托的现行195件地方性法规和176件政府规章的全面清理。在中国法学会所属一级法学研究社团中,学校教师有近20人担任副会长以上职务,近百人担任常务理事或理事。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切实贯彻“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理念,根据“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功底、系统专门知识、良好职业能力”的一流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吸收近年来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政法特色、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能够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一流法治人才。
(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主动维护国家利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硬的政治素质与合格的法律职业修养,有敬业品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法学类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掌握法学文献检索、法学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本专业相关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管理事务、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将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并综合应用于专业实务之中。主要开设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学总论、民法学、刑法学分论、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法律职业伦理、知识产权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环境资源法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等。
(三)通过实践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掌握法律职业必须的技能,具有能够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其它领域专业工作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六、就业方向及情况
本专业主要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以及法律服务机构培养从事法律工作的职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素质高级专门人才。
68年来,学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30万人,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许多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目前有8位西政校友担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6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共计40位。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律院(系)或研究机构中,均有西政学子执掌教鞭或从事研究工作,全国许多法学院院长为西政校友。在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先后有18位西政校友入选。在2011年中国校友会网权威发布的“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中,西政因校友和教师入选人数众多,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1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