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江西高考 >江西高校招生 >江西招生专业 >

江西高考排名215000-216000名之间能上什么大学及专业 2026可以报9所院校【附冲稳保学校推荐】

时间: 江西 招生专业

2026年江西高考生成绩排名在215000-216000名之间的同学可以报的院校有很多,其中包含有: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的第503组排名215411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第501组排名215964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第501组排名215368位、伊春职业学院的第501组排名215502位、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的第501组排名215703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第503组排名215339位等等。五米高考小编整理出江西高考排名在215000-216000名之间的院校名单,方便2026年江西考生填报志愿。

2026年江西高考排名215000-216000名之间能上的大学及专业

1、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在江西第501组排名在215385位。

2、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西第501组排名在215852位。

3、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西第501组排名在215964位。

4、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在江西第501组排名在215703位。

5、大连科技学院在江西第502组排名在215256位。

6、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江西第501组排名在215368位。

7、伊春职业学院在江西第501组排名在215502位。

院校名称科类专业组名称位次排名
大连科技学院物理类第502组215256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物理类第503组215339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物理类第501组215368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物理类第501组215385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第503组215411
伊春职业学院物理类第501组215502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物理类第501组215703
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第501组215852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第501组215964

注: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均整理自各省考试新公布的分数线表。

2026年江西排名215000-216000名之间冲稳保院校推荐

1.冲: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高5%-10%的院校,重点关注专业组设置干净、转专业政策宽松的高校。

2.稳:选择录取位次与考生位次基本匹配的院校,优先保障专业满意度。

3.保: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低20%-30%的院校,确保兜底录取。

学校层级推荐院校志愿顺序建议报考策略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大连科技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放在前面(如第1到3志愿)冲更高层次高校,接受调剂
伊春职业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中间段(如第4到6志愿)稳进理想高校+专业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后面(如第7到10志愿)确保录取,避免滑档

2026年江西全省排名215000-216000名之间大学简介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英文全称:City College of Huizhou)于201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代码:14510,高考录取批次:专科批次、高职“3+证书”、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高职专业学院、五年一贯制、现代学徒制、高职扩招等)。 在2020年度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考核评审中,获得B类高职院校第五名。校址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惠南大道明德路,交通便利。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校园具有"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职业校园"的浓郁山水特色和现代风格。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64年,坐落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角洲高校园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是一所集文、理、经、工、管、艺术和体育等学科门类齐全的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双高”计划优势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单位。学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红角洲高校园区,占地总面积534亩,建筑面积17.82万平方米,建设投资4亿多元,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9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6.63万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在校生1.2万人,教职工500余人,18个职能部门。

大连科技学院

大连科技学院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内,其前身是2002年组建的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获批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始终将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作为立校强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早在建校之初,创办人高智先生就提出“勤劳、智慧、勇敢、意志、信誉、责任、包容、感恩”的校训,经过多年摸索,办学特色初步显现,即构建“135”党建格局,实施“三大工程”,践行“大科精神”;实施PEIM教育,深化协同育人,推进科教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