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江苏高考 >江苏志愿填报 >江苏填报指导 >

2026江苏历史类631分左右能报哪些大学 可以上院校及位次(公办、民办)

时间: 江苏 填报指导

对于2026年江苏历史类631分左右的考生,可以参考2025年江苏高考录取数据来选择相近的大学。这些大学有的是公办有的是民办院校,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山西、湖北、河北等省份,包括:东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等。考生和家长可以作为初步参考。

2026年江苏历史类631分左右能报的大学名单及位次(公办、民办)

院校名称 性质 所在地 科目 分数线 位次 批次
四川大学 公办 四川 历史类 623 1928 本科批
上海海事大学 公办 上海 历史类 601 5558 本科批
南京财经大学 公办 江苏 历史类 601 5558 本科批
江南大学 公办 江苏 历史类 611 3605 本科批
北京科技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608 4104 本科批
中央民族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616 2784 本科批
河海大学 公办 江苏 历史类 609 3921 本科批
华东政法大学 公办 上海 历史类 624 1795 本科批
武汉大学 公办 湖北 历史类 625 1693 本科提前批
北京师范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625 1693 本科提前批
兰州大学 公办 甘肃 历史类 609 3921 本科批
苏州大学 公办 江苏 历史类 599 6031 本科提前批
上海海关学院 公办 上海 历史类 601 5558 本科批
扬州大学 公办 江苏 历史类 603 5101 本科批
华南师范大学 公办 广东 历史类 601 5558 本科批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公办 广东 历史类 621 2130 本科批
西南财经大学 公办 四川 历史类 615 2944 本科批
湖南大学 公办 湖南 历史类 625 1693 本科批
南京中医药大学 公办 江苏 历史类 599 6031 本科批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公办 河北 历史类 602 5300 本科批
郑州大学 公办 河南 历史类 605 4658 本科批
中央财经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628 1416 本科批
北京林业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598 6276 本科批
暨南大学 公办 广东 历史类 599 6031 本科批
东北大学 公办 辽宁 历史类 613 3261 本科批
南开大学 公办 天津 历史类 632 1111 本科提前批
同济大学 公办 上海 历史类 630 1250 本科提前批
南通大学 公办 江苏 历史类 613 3261 本科提前批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618 2510 本科批
山东大学(威海) 公办 山东 历史类 620 2253 本科批
中国海洋大学 公办 山东 历史类 615 2944 本科提前批
西北工业大学 公办 陕西 历史类 618 2510 本科批
华中科技大学 公办 湖北 历史类 623 1928 本科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公办 陕西 历史类 601 5558 本科批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公办 辽宁 历史类 629 1337 本科提前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624 1795 本科提前批
厦门大学 公办 福建 历史类 633 1032 本科批
上海财经大学 公办 上海 历史类 629 1337 本科批
中国政法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631 1171 本科批
华中师范大学 公办 湖北 历史类 604 4889 本科批
陕西师范大学 公办 陕西 历史类 599 6031 本科批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604 4889 本科批
中山大学 公办 广东 历史类 633 1032 本科批
华南理工大学 公办 广东 历史类 624 1795 本科批
东北财经大学 公办 辽宁 历史类 601 5558 本科批
南京审计大学 公办 江苏 历史类 601 5558 本科批
浙江工业大学 公办 浙江 历史类 599 6031 本科批
山东大学 公办 山东 历史类 619 2383 本科提前批
北京理工大学 公办 北京 历史类 629 1337 本科批
南京晓庄学院 公办 江苏 历史类 617 2644 本科提前批

注:表格中的大学分数线来自各省教育考试院,表格根据考生分数,向上浮动2分整理。由于文章字数限制,只展示50个大学分数线,更多院校请使用【五米高考志愿】查看!

大学简介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同济大学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7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