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大学介绍 >大学点评 >

2025年长春科技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时间: 大学点评

长春科技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长春科技学院录取规则:

长春科技学院录取规则

第十三条  录取规则
(一)调档比例。学校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供的投档成绩(含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确认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提档。按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录取时,视各省(市、区)生源质量等情况可对招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二)对于实行顺序志愿的省(市、区),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当第一志愿上线人数超出学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时,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当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不足学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时,可以接收第二志愿及其他志愿考生。
(三)照顾加分项。对享受政策性加分或者降分投档的考生,按所在省(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投档,在专业录取时按投档分数进行排序,优先录取分数高的考生。
(四)专业录取:进档考生,均满足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按照考生的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如有特殊要求的省份,按该省录取原则进行专业录取,无专业分数级差要求,如考生所报专业志愿未能录取时,服从专业调剂者,将其调剂录取到未满额专业中,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优先级别,考生投档分数相同时,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类以语文、外语、文综、数学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理科类以数学、外语、理综、语文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浙江省、海南省等高考改革省份按新高考录取政策执行。
(五)艺术类考生需要参加本省统一组织的艺术类联考,联考成绩合格的考生按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或执行生源所在省份对艺术类录取的相关规定)。吉林省美术学类与设计学类按综合分录取,计算办法为:综合分=专业课成绩*100%+文化课成绩*60%。   

长春科技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数字经济(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眼视光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生物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工程类
动物科学(本科)农学动物生产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园林(本科)农学林学类
动物医学(本科)农学动物医学类
建筑学(本科)工学建筑类
中药学(本科)医学中药学类
护理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中医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康复治疗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网络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自动化(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机械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俄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本科)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程造价(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金融工程(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金融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长春科技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长春科技学院简介

长春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专科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面向全国招生的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学为特色,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有7个学院,共设置48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余人。

人才培养定位

学校构建“能力本位、立体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就业创业先进管理集体”;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军民共建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校园”;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首批吉林省三全育人试点高校”“吉林省高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社会组织5A级单位”等 。

办学条件积淀

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校园占地84.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建有3.3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132.02万册,电子图书99.3万种,建有3.8万平方米的实验大楼。拥有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和容纳30000人的体育场,校外实习基地383个,校园实现数字化网络管理,大型电子阅览室、设施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游泳馆等一应俱全。建有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被吉林省工信厅先后评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吉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名师英才云集

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的理念,立足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校现有教师900余人,拥有工程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全国技术能手、吉林省A、B、C、D、E类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建有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吉林省首席技师工作室、长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长春市师徒工作间,培育技能人才获得“吉林技能大奖”2人、“吉林省技术能手”41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3银、2铜、16个优胜奖、7人获“全国技术能手”、3人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人评选为“最佳选手奖”。

科研成就卓著

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平台和人才团队优势,聚焦“六新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学校智库作用,在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肉牛产品加工与安全、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吉林省民办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零突破”,标志着学校科研水平跃上新台阶。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等奖项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专利300余项,承担科研课题500余项。获批国家科技部“鹿业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梅花鹿精准检测产业化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教育厅“动物营养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鹿业工程研究中心”等23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

育人模式创新

学校加强国防教育建设,探索预备役制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校内训练和野外实践演练有机结合,平时历练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坚持把预备役制教育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学校被评为省直招士官试点学校,荣获“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直招士官试点单位”“国防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学校设立长科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中心,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近三年,有1.3万余人次考取了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办学实力不断获得社会认可,近三年,学校考研率达到7%,其中生命科学学院考研率达到28%,荣获“2023年度吉林省最受中学认可本科高校”“2023年度最具社会影响力本科高校”称号。连续二年获得吉林省留省就业工作绩效一等奖,被中国教育在线评为“2023年高质量就业最佳服务高校” 。

国际化办学战略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目前,我校与俄罗斯、韩国、美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德国、西班牙、新西兰、日本、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8所高校及机构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同时,我校与10余所高校共同商讨本-硕-博项目推进工作。按学校“十四五”规划大力开展自有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培养战略,建设高水平海外博士培养基地,与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马来西亚UCSI大学、世纪大学;泰国诗娜卡琳威洛大学、格乐大学;韩国世翰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等开展了教师博士项目。学生可通过对外交流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长短期交流及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校还与韩国建国大学等高校开展梅花鹿高端产品研发与利用的国际科研合作;与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共建俄语语言文化中心、中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所,两校共同申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吉林萨哈理工大学”已上报至教育部,于2024年底验收。

办学成果丰硕

学校建有省级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秀课程22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文科基地1个。学校被评为省级“独立学院能力本位、立体化、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10项。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崇德至善 笃学强能”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 人才兴校 特色强校 科学治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建设,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