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 202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校排名榜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大学排名榜单中,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位列第一名,等级为A+。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排名第二,等级为A。以下是整理的202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校排名榜单!
一、202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校排名榜单【参考2024年数据】
根据软科2024年学科排行榜可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共有125所院校上榜。其中,A+级别有3所、A级别5所、A-级别9所;B+级别有17所、B级别有18所、B-级别有16所;C+级别18所、C级别20所、C-级别18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A+级别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A级别的院校有: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A-级别的院校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 学校名 | 学科 | 等级 |
| 清华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武汉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北京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上海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浙江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西北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北京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北京化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天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东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中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华南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四川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西安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北京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大连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吉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燕山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复旦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同济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华东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东华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上海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南京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苏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南京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山东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郑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华中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重庆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国防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南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河北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东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南京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江苏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合肥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厦门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武汉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湘潭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湖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中山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西南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电子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昆明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西安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天津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天津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中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太原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沈阳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江苏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南昌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青岛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济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河南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武汉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中国地质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陕西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兰州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中国石油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广东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太原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大连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长春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长春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浙江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安徽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华侨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福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武汉工程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湖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西南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贵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西安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兰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青岛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北京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华北电力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佳木斯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中国矿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常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河海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江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浙江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中国计量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安徽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南昌航空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中国海洋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海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深圳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桂林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西南石油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北京印刷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华北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沈阳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辽宁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沈阳化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沈阳建筑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江西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山东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河南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湖北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暨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广西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长安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安徽建筑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沈阳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重庆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海军工程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华北电力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华北电力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实力强劲。其材料学院于2012年由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原机械工程系材料加工学科组建而成,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始建于1988年 。学院师资阵容豪华,有两院院士7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等 。在学科建设上成果斐然,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比中获评A+。学院设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和教学平台,聚焦新型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前沿方向,科研成果丰硕,致力于培养顶尖材料学科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实力非凡。其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成立的航空冶金系,在2001年正式组建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于2017、2022年连续入选国家 “双一流” 建设学科,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也多次获评A+。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汇聚6名两院院士、18位国家级领军人才、25位国家级青年人才 。设有材料智能设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及9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聚焦新型磁性功能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领域,成果斐然,为航空航天等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实力强劲。1988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017年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名单,在国家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斩获A,ESI全球学科排名位居前1‰ 。学院师资雄厚,有院士、国家级人才等。拥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教学基地,仪器设备先进。在材料合成、加工、结构分析等领域成果突出,培养的人才在材料、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2025年即将选择专业的同学们来说,这份排名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A+级别的院校在教学资源、科研投入和师资力量上都有着巨大的优势,能为考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B等级的院校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独特,同样值得考虑。而排名稍靠后的院校,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着一定的积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进行选择。
- 吉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211分及对应位次
- 福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263分及对应位次
- 湖北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482分及对应位次
- 贵州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234分及对应位次
- 贵州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348分及对应位次
- 宁夏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347分及对应位次
- 2025年东华大学在天津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是多少?如何查询?
- 河南环境设计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565分及对应位次
- 山西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503分及对应位次
- 河南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制造与维护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371分及对应位次
- 内蒙古临床医学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230分及对应位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