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成绩排名10000名左右报什么大学好(2025年参考)
福建高考位次10000左右能报的大学有:历史类淮北师范大学、临沂大学、嘉兴南湖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物理类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
福建高考位次10000左右能报的大学
院校名称 | 学科 | 批次 | 专业组 | 2024最低位次 |
---|---|---|---|---|
西安理工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10620 |
青海师范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9870 |
西北民族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700 | 10620 |
福建理工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10620 |
成都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10620 |
华东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999 | 9473 |
西安石油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10172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600 | 10931 |
嘉兴南湖学院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10462 |
云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700 | 9473 |
华东政法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999 | 10067 |
重庆工商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600 | 9870 |
南京晓庄学院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10172 |
大连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999 | 9129 |
潍坊学院 | 历史 | 本科批 | 700 | 10773 |
遵义师范学院 | 历史 | 本科批 | 700 | 10172 |
上饶师范学院 | 历史 | 本科批 | 700 | 10931 |
福建警察学院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10172 |
海南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10773 |
大连外国语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9716 |
广东医科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10315 |
武汉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00 | 9473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历史 | 本科批 | 999 | 9071 |
四川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500 | 10972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500 | 9794 |
福建高考位次10000左右的考生值得注意:参考位次选择可以报考的院校,并不是百分之百靠谱。因为院校的录取概率,会受到本科线上人数的变化、院校是不是扩张等多个因素影响。
福建位次10000能上的大学介绍
上饶师范学院
教职工1293人,其中教授(正高级)职称82人,副教授(副高级)职称264人,博士260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7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3人,“江西省高校青年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1人,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兼职博导3人,兼职硕导59人。
东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600余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人选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8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4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入选人选33人;首批新世纪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百名科技领军人才5人;吉林省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3个。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更新时间:2021年4月)
中北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2727人,专任教师1965人,教授281人,副教授551人,教师博士化率59.32%。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国家级高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人才68人,国家级团队、集体9个,省级创新团队1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5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专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5人。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福建高考位次10000左右能报的大学,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和家长,但在志愿填报时也要参考考生兴趣爱好、大学地理位置、各个专业就业前景等因素才好给考生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