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贵州物化生492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2025贵州物化生492分能上的大学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西安财经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此分数段的大学名单及录取分数线,供高考生参考!
2025贵州物化生492分左右能报考的院校
院校名称 | 学科 | 批次 | 专业组 | 2024分数线 |
---|---|---|---|---|
南昌航空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87 |
天津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2 |
广州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3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5 |
西安财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5 |
吉首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6 |
遵义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5 |
湖南警察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0 |
北京物资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0 |
浙江财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4 |
东北财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1 |
辽宁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4 |
桂林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5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6 |
福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5 |
贵州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0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0 |
江苏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4 |
河北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5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5 |
河北北方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 | 488 |
重庆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88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6 |
北京建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1 |
嘉兴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88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1 |
长沙医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1 |
青海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88 |
贵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1 |
西安工程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 | 494 |
贵州物化生492分左右能上的大学介绍
东北财经大学
学校持续完善“引育用相结合、老中青全覆盖、各岗位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工作体系,现有教职工1776人,其中专任教师951人(含教授192人、副教授40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国家级人才荣誉称号25人,通过特聘教授(研究员)、客座教授等形式柔性引进高水平人才29人。
云南中医药大学
校本部有教职工750人,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首届全国名中医1人,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千人计划产业人才1人、高端外国专家1人、青年人才5人;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2人、名医专项15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云南省国医名师4人、名中医36人、荣誉名中医33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才8人;技术创新人才2人,培养对象3人;首批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3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聘请420余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硕士生导师、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名誉教授。
北京建筑大学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060人,其中专任教师66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25人,教授140人,博士生导师46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获得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5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工程人才北京市级人选8人,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9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8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等各类省部级团队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