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高考复习 >高中化学 >

高中化学难吗 怎么学好高中化学

时间: 高中化学

高中的化学其实还是有些难度的,这么学科很有衔接性,初中的基础很重要,如果初中基础没打好,那高中化学学起来会很吃力。而且这门学科有很多必背的知识点,也有很多需要自行拓展理解的知识,光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想要提高成绩还要讲究方法。

高中化学难吗 怎么学好高中化学

学好化学的方法

一、了解化学学科性格真心对待新老朋友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对物质的结构和物质间转变进行探究,并找出其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它是自然学科,不是人文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或不常见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学科、生活气息很浓的学科、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在化学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切忌将化学抽象化,像哲学一样。

自然界中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在化学家或化学工作者的眼中,它们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如果像人一生中能结交一大堆真正的朋友、认识一大堆人一样,真正搞懂一种物质,了解一大类物质,你就可以成为化学专家了。因而学习化学,首先要在符号与实物形象之间建立顺畅的联系。如氯化钠(NaCl),有的人眼中仅是四个字母,两个大写两个小写。读作“naiceiel”。但在优秀学生眼中这不是四个字母,而是一堆正六面体形的固体,它味咸、易溶、可电解。。。。。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化学观。一种抽象化,一种实物化。谁能最终学好化学,是不难知道的。

相对于物理:具体东西抽象化。如实物被当作一个质点、一束光被当成一条线。。。。

相对于数学:则是实物抽象化、抽象的东西更抽象,还运用一系列公式进行概括。

因而对于化学,对绝大部分来说起点低、入门易。但如果不注意学科特点,将一系列物质学习过后,思想思维就会出现极大的混乱,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纠缠不清,因而每考每败,这就是化学学习中知易行难的原因。

二.培养形象立体思维方式提高研究化学的乐趣

学习每一种物质,就如同认识一个人,光记着其名字是不够的。你必须和这个人有很长的相处时间,才能记住它们的音容相貌,理解它的性格与特点,知道它的优缺点与长短处。如果你是它的领导,你能知道它适合什么岗位,有多大本事,你才能对他们指挥自如,考试战争才能百战百胜,所以化学学得好才能当领导。

对于每一个要学习的物质,尽量要看一看实物,体会它的颜色、状态。。。。。对于学生实验,要尽量动手,体会它性质的与众不同之处,哪怕对于再寻常不过的物质如水也要能对其性质品头论足。同时在化学分组实验中体会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物质学多了,容易糊涂,特别是有些双胞胎、三胞胎物质,也要能尽量分清它们的不同之处。因而我们学习化学,就不再是一堆英文字母。而必须是一系列形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物质转化。例如电解氯化钠,就应该想到钠离子得电子生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属钠,氯离子失去电子成了黄绿色的瓢出来了,等等。

要经常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在大脑中梳理所学过的一切。让他们站好队,分好类。每个物质都能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写上一句二句概括性的话。这样化学的形象化有了,化学也就学活了。

三.建立良好自学习惯,培养独立解题品质

高中化学不单是化学,高中所有学科的学习都要求自主先入。因为高中课程内容多、深度足,很多东西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而不能言传。因而还指望像小学、初中一样,老师手把手的教、老师一题一题的讲解,学生尽管不懂,也能依样画符,似乎初中都很容易学懂。两个学生中考成绩如果都是80分。但这80分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的,一个80分货真价实,是真正弄懂了知识的体现,而另一个80分则是通货膨胀,没有彻底弄懂知识,只是对知识的死记和对老师解题的机械模仿的话。进入高中后,成绩自然分化的很厉害。

所以进入高中后,有自学习惯的要坚持,有自学能力的要发挥。没有的则必须培养、必须挖掘,必须养成。做事情、想问题要超前,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会了解老师的教学套路,教学方法。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提前学习的意思。但很多同学预习是扫描式、像读小说、看电影。一节内容5分钟就搞定了。遇到稍微恼火的地方就跳过或放弃了,心想反正老师还要讲。这其实不叫预习,就是一种扫描。没有收效,没动一点脑筋,这样的学习,能力是丝毫得不到提高的。

预习就是要通过走在老师前面、想在老师前面、学在别人前面,要拿出一个架式,要拿出笔来,勾画出重点;要拿出草稿本,进行演算,然后将课本习题认真做一做,检验自己的预习成果。

这样别人是在上新课,对你而言则就是复习课了。下课后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课本。解题速度加快,腾出时间进行新的一轮复习与预习。有的同学一天到晚总是在被动吸收知识,被动应付作业。整天头不洗,饭不吃,忙乱不堪,疲惫不堪,但考试下来,总是很不令人满意。便却给自己安慰说:我已尽力了,我就这个能力了,人家头脑就是聪明啊,否法定了自己,长了别人的志气,对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

不少人听新课听得浑头昏脑,飞机坐了一节又一节,最后才不得不翻书,从头自学。为什么就不能超前一点,先自学后再听课呢,这样也不至于天天坐飞机。有人总是一厢热情的认为:上课一边听,一边看书,节约时间,效益超强,结果没有几个人能如愿。

要懂得反思与总结,要懂得调整思路、方法。总之一切皆要主动,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被老师操控、推动,但要与老师的教学思路、进度保持一致,从而形成合力达到最大效率。

学习上要动自己的脑子、流自己的汗。不要搞任何人,也不要指望谁来督促你,逼迫你,我们要成为自己学习上的主人,不要成为学习的奴隶,更不要成为别人学习上的陪同者、旁观者、听众或是看客。

要加强培养自己独立解题的习惯,高考是独立答卷而不是商量、合作考试的。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开讨论,无论有无必要都要问别人,似乎很是谦虚好学,实则是偷懒或是借机拉呱开小差。把自己的脑袋闲置起来,借别人脑袋解题,训练聪明了别人的同时,却颓废弄笨了自己,真是得不偿失啊。

有问题不问,不是好事,有问题就问,更不是好事。你要确认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依然不能解决的才能问。哪儿不懂就问哪儿。别一张口:这个题我做不来;给我讲一下这个题。

有的人,手里拿着英汉词典问别人某个单词怎么读、怎么写。或直接问周围的同学:氢的原子量是多少。这已经不是问题,而是借题发挥了。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从你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出发点,就能判断出你的学习大致是一个什么程度,有什么发展潜力。

四.摆正心态、摆脱依赖,直面困难、莫要等待

初中升高中时,两个人的化学成绩成绩基本相同,然而上高中不出一个月,就会发现差距迅速拉大。很多学生家长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将原因找到到学校、班级乃至班主任、老师身上。总觉得是不是学校管理有问题、老师教学有问题。

这是一个常识。看似相同的入学成绩,但所包含的内涵不一样。一个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化学知识,他的化学成绩哪怕再低一点也无妨,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个,即便成绩稍高一些,但他化学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照搬照抄老师的解题模式,虽然成绩上去了,但已无发展空间。正如举重比赛,当重量级别很低时,大家都能轻松举起来。便有人已会出了百分之九十的力量,而有人只付出了百分之六十的力量。但观众看不出来。因而重量级别一提升,成绩就分化了。

因而化学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要承认现实,正视现实,丢掉幻想(总想着自己初中还比谁谁好)、踏踏实实的立足现实成绩,提升力量,改进方法,不知不觉中(弱小力量的成长总是如此)自己的潜力得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开发,很可能就会超越了自己初中的同学。

但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很困难,还伴随有苦痛啊。切记不能轻易言放弃,更不能等待,千万不可寄希望于老师将百分之百的关心、注意力都集中在你自己身上。也许你初中就是过份依赖老师,才导致自己的大脑萎缩。人的大脑是越用越聪明的。人和动物之区别在于此。动物出生到死亡,它的智力、智慧基本没有增长。而人年纪越大,虽腿脚不再灵活,但智慧却在不断增长。在动物界都是年轻的充当领袖,而在人类,领袖人物都是大龄的。

但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你不勤奋,你不积极动脑,你不努力总结经验,你也许和动物一样,从生到死,智力智慧都会是几乎保持不变。专家说,人与人的智商相差无几。这非常正确,但人与人之间的智慧却是相差深远。这是后天积累形成的。现在虽然已是高中,人生已过了十几年,然而离死亡之年尚早。不要等、不要靠,三年就能见成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尽量适应老师的讲授方法。如果大部分学生有意见,老师要调整讲课方法,调整讲课节奏与速度等。而如果为个别学生不习惯、不适应,能要求老师调整吗?譬如,如果你听不懂贝多芬、莫扎特等的音乐时,你能要求修改曲子吗?所以只有不断的去适应老师,才能不耽搁自己。有些同学因为转学、调班、分科等原因,一时适应不了新老师。因而就很有理由的放弃努力。等待某一天换老师了,等待某一天老师来适应自己了。结果什么都没有等来,等来的倒是自己的高考落榜。

五、积极反思、注重改进,日积月累、渐渐提高

为什么有的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依然是一名教书匠,而却有的教师成为了当地名师、全国名师;为什么有的学生补习了一年又一年成绩不升反降。教与学实际上都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动脑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只有不断的思考、总结,才能有大的收获和提升。

据说爱因斯坦问他的学生:昨天上午你干什么?看书。昨天下午你干什么?看书。昨天晚上昵?还是再看书。这样的回答或许会令许多老师满意。但老爱却说:那你什么时候思考呢?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个勤奋的人。但他的勤奋仅仅体现在成天看书、看书、看书、写书吗?那他可能仅是一个书呆子而已。老爱年轻时并没有那么好的研究条件,工作(别的事情,我记得好像是一个什么办事员)的事、家庭的烦恼、还要带小孩。可他有一颗爱思考的大脑。他把等车、等人、走走路等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但并不是看书,而是思考,思考自己心中早已设定好的议题或课题。这就是脑力劳动的特点。可以不受外界条件干扰而进行。有的人睡觉的时候都在思考、都在进行创造,最后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

数学有什么难的、化学有什么可怕的。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你是仅仅将这个问题停留在纸上,或是放在大脑皮层上直到解决为止。当你做完一套试题后你该干什么?等老师批改,还是等老师评讲。你不要把老师的训练想的太有智慧了(太有才了)。真正的办法是什么?自己批改!自己反思!自己总结!自己思考!

把做正确的而思路也正确的题目进行强化固定,把做正确的但是蒙对的题目总结出规律与方法。把做错误的试题的依据、正确答案、反思自己在知识点、思考方法上的缺陷找出来(逆向思维)并总结出规律与方法,这才算完成了你的作业。

有的人说我做题慢,这样的话就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得百分之百完成吗?答案是不一定,老师布置的作业又不是针对你一个人布置的。因为有的老题布置的作业很多,关键是有多少是有效的,多少是无效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把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都做完的话,你还有时间思考吗?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时候是可以打折的!但一定注意,对于做做过了的题目,就要像种下了一颗树苗一样一定要细心呵护,要种一颗成活一颗。这就要求做作业要有完备的过程链。做→批→思→改→提高;没有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无效劳动、无效作业。

反思分为头脑反思和书面反思两种。有些题仅仅在头脑中反思一下还不够,必须在纸面上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反思。特别是带计算的试题。这就要求有一个专门的本子,每周记一些你的思考轨迹,一边反思与回顾。

可能有同学说:作业我也做了,批改了,也反思了,都整懂了,那还要老师干什么!

老师的作用也许不比从前了。从前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样的观点已经落后了。连韩愈老前辈在同样的文章中都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思想交流、学术交流关系。老师只有一桶水,但他可以从众多学生哪儿换得十桶水、八桶水。因而学生多、点子多,积累起来也许是老师的受益更多。老师的作业,是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互相进步,老师有好的思想方法,学生可以吸收;学生有好的创意,老师也要汲取。老师还可综合全班更多人的智慧,让大家分享、互享、共享。这是一种多么新型的师生关系,多么高效的教学关系,学生老师都是教学的主体,没有知识的灌输、没有居高临下的训斥。

当教师要讲评习题、作业、试卷时,你要想一想,我准备好了吗?我能拿什么与同学、老师交流,这样才是现行的真正的教学理念。

六、作业考试化、考试作业化,注重规范训练

很多人一做题,不由自主的东拉西扯,不是找不到草稿纸,就是钢笔没有墨水。做题时还有一搭没一搭的同左邻右舍拉呱。或教室里有什么动静,注意力一下子就过去了。这样子做题,状态不投入,思维力度、深度达不到,能做出来吗,做不出来了;能做对的,要出错。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就是这个意思。要将作业严肃认真的对待,就像考试一样,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独立完成。

作业考试化还要杜绝第二种形式,做一题对一题的答案。确保每个题都要做对。对于中途出现了拦路虎,他可以花十分钟,二十分钟去攻一个选择题而不克,这样做题不讲究策略,或者说没有谋略。长期这样,对考试不适应,老觉得考试时间不够用。所以笔者建议要做到:当天的作业全部完成后,再自我批改;或做满半个小时、四十分钟后再自我批改。至少也要做到选择题与填空题分别作完后再自我批改,这样形成一种学习的紧张感、效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