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高考复习 >高中地理 >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有哪些 为何会自转和公转

时间: 高中地理

首先,地球这两种运动形式所用时间不同。自转所用的时间是一天,而公转所用的时间则是一年。其次,自转和公转时围绕的转动中心不同。前者转动之时的中心是地轴,而后者的转动中心则是太阳。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是什么

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义与中心

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其转动中心是地轴,即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假想直线。

公转: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地球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沿着一个近似圆形的轨道进行运动。

二、时间与周期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是一个恒星日的时间长度。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将一天的时间取为24小时,这是为了简化计时和方便日常生活。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称为一个回归年)。为了简化计算,我们通常将一年定为365天,而余下的时间则通过闰年的方式加以补偿,即每四年增加一个闰年,闰年有366天。

三、地理意义与现象

自转: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

地方时差异: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会有所不同,形成了地方时的差异。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自转还会产生科里奥利力,使得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公转: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之间存在一个夹角(约为66.5°),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四季的更替。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正午的太阳高度也会有所不同。

昼夜长短变化: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在极地区域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综上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定义、中心、时间与周期以及地理意义与现象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地球为何会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的原因‌‌

地球自转的原因主要与天体的形成过程有关。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物质开始聚集形成星云,星云中的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断收缩,形成了‌太阳和‌行星。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角动量守恒,导致行星在形成过程中获得了自转的能量。地球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角动量的堆积,开始绕自转轴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公转的原因‌

地球公转的原因是太阳的引力作用。太阳的质量非常大,对周围的行星产生了强大的引力,使得行星必须绕着太阳运动。地球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开始绕太阳公转。公转的‌离心力和太阳的引力平衡,使得地球不会落到太阳上烧毁。

‌自转和公转的具体机制‌

地球自转的具体机制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每秒465米。

地球公转的具体机制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有一个23.5度的夹角。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天转动1度,公转的平均线速度为每秒29.7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