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 >广东高考 >广东高考复习 >广东高中语文 >

韶关市2023届高三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 广东 高中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自《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人民性”一词指的是艺术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进行反映,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和基本导向。艺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特征。我们的真实生活或许是平淡的,但它反映到作品中是集中、典型、理想的,艺术创作者通过刻画形象给人们以精神震撼,体现了文艺创作中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题材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斗争,既反映了现实,又为受到压迫的农民群众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文艺具有时代性、它代表了每个时代千千万万人民的思想追求、精神境界。艺术创作者应该深入人民的生活,在作品中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愿望、追求。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作品以曲折蜿蜒、惊涛澎湃的母亲河“黄河”为象征,表现出“抗日、爱国"的基本主题思想,热情赞颂了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是抗日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顽胆、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暴行。从这部在国内传唱度较高,乃至在世界舞台上都极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出,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引起人民的共鸣。民族精神其实都是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时代精神,经过现代人的阐释和解读,各种时代精神具有了民族性,并最终融合成民族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我们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千百年来,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文化里。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影响,涌现许多动人心弦的文艺作品,如贺敬之创作的抒情短诗《回延安》,以激情澎湃的诗篇歌颂"母亲"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表现浓烈爱国之情的抒情歌曲《走进新时代》,体现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扬。这些作品都深刻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我国文艺创作者顺应时代精神、融合浓浓爱国之情的创作特征。

(摘编自郑柯《关于艺术作品中“人民性”的分析》)

材料三:

①所谓直接表现人民性,是指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历代民间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如《诗经》中的《伐檀》,就正面描绘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硕鼠》既喊出了人民群众反抗剥削的呼声,又表达了他们追求“乐土”的美好理想。历代进步文人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直接表现“人民性”的篇章,如杜甫的"三吏" "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关汉卿的《窦娥冤》,都真实地描写了人民生活,反映了民间疾苦,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同情。小说《水浒传》则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展现了农民英雄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因此,这些作品鲜明的表现了人民性。②文学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并不在于写什么建材,关键是看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小说《荡寇志》,作者站在反动阶级立场上,对农民起义作了歪曲的反映,其不具有人民性的。

(摘编自樊德三《论文学的人民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属性,文艺作品要从创作的来源、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B.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者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其作品就会失去生命力。

C.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创作者将真实生活集中、典型、理想地反映到艺术作品,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D.民族精神由时代精神与民族性融合而成,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文化中,受其影响,涌现出许多优秀文艺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作品只有融入人民感情、反映人民心声、符合人民审美,才能引发人民的共鸣。

B.伟大的作品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性,这源自它们反映时代的现实,抓住了时代的问题。

C.真实反映社会问题,准确地洞察劳苦人民悲痛的内心世界,也是“人民性”的体现。

D.文艺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关键看其思想感情,此观点旨在纠正重视题材的创作倾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创作"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D.“云想衣裳花想容,眷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

4.直言三段论是根据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的一种演绎推理方式。请结合材料三第①段材料,运用直言三段论的形式展示其推理过程。(4分)

5.职场剧是很好的反映人民大众生活、思想、情感的载体,但近年来,有些作品追求流量至上,剧情浮夸、人物失真,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批评为“悬浮剧”。假如你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制作协会的相关负责人,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职场剧的创作要重视"人民性"的倡议。请根据材料内容,列出倡议要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林漫

媳妇打清早出门,到天弥黑才回来。婆婆走进屋子,就看见地上躺着一架木头机子,一看到拿起露出旧棉花的袖子擦汗的媳妇,就明白了,准定是媳妇把她自己娘家的纺车搬来了。媳妇老爱向人夸赞她做姑娘时候自己用过的纺车,像惦记着什么亲人似的总忘不了,一到妇救会主任在大会上讲了什么纺线织布,媳妇可更乐上了,成天就嚷着纺线纺线。看着障眼的木头机子,想到这将是一场落空的胡闹,婆婆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嫌恶。媳妇俯下身子整着打村合作社领来的棉花,搓成絮节。婆婆真爱雪一样白的棉花,要说什么,可是没有说,就上了炕,偎起被子坐着。媳妇也一句话没说,抱起打奶奶身旁一歪一扭走过来的小庆,坐在锅台旁的蒲团上,翻着两眼想什么。丈夫回来了,也没有说什么,一屁股坐在炕头上,心事像山一样重。妻把睡着的小庆轻轻地放到炕上睡好,点起灯,就向丈夫说:“你先睡吧!我要待一会儿。”丈夫闷不作声。妻就把灯放到锅台上,坐下地,凑近纺车,拿起把子试摇了两下,纺车轴就转起来了。“呜隆——呜隆——呜隆———”这调子一响动,妻就说不出的心里畅快,好像又回到六年前做姑娘的时候了。嫁到这老远的山里来以后,她就和每天做伴的纺车断了缘,这里男人在外种地,娘儿们在家里做饭缝衣裳,从不兴纺线织布什么的。婆婆躺在被窝里老是咳嗽着,不断地拿眼角瞟着纺车和坐在纺车旁边的媳妇。她心里格外痛惜油灯里剩着的那一点点油。媳妇却正因几次的断线苦恼着,直抱怨油灯的光焰太不懂事。婆婆听到“呜隆——呜隆”的声音,就好像毛刷子刷着心那么难受,咕哝着:"五毛钱一两,什么紧要的公事,耗油费灯的……"困坐的丈夫也突的站起来,粗声粗气地说:“睡觉!”还没有绕上三道的细线又断了,从锭子上滑下来。小庆给吵醒了,哇哇地哭。丈夫闷声闷气的声音和婆婆的咕哝还在耳边响着,媳妇心里乱得不像样。婆婆还在里头炕上咳嗽。婆婆平常嫌媳妇不听话,跑到外面开会干什么的,媳妇又嫌婆婆不热心抗日工作。加上一个性格沉闷的丈夫,一家子有时候闹得谁对谁好几天也不讲话。这会儿大家饿肚子,一顿接不上一领,谁也发愁。屋里四个人,除去四岁的小庆,各有各的惆怅。饿肚子,没饭吃,只恨鬼子太凶残,又烧又抢,弄成这结果,也不能光靠政府救济,也不能光等丈夫弄粮食来,她相信妇救会主任的话,她相信纺织生产可以战胜鬼子造成的灾荒。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就坐在纺车旁边,把断了的线缠到锭子上,右手摇起把子,左手里的絮节就不断地引出一条长长的线来。媳妇的手还是不很如意,不是左手和右手不对头,就是线忽然断了。婆婆拿眼角斜瞟着这种情形。丈夫又出门去了。小庆时不时跑到这里来,娘就不得不放下两手的活儿,抱起他,亲着脸,一面说:“跟奶奶玩儿,看娘正忙着!”可是时不时还是打奶奶怀里跑到娘怀里,有时还冷不防把线给打断。婆婆的眼角老是斜瞟着。胳膊也酸起来了,不及姑娘时候呢,还是好几年不纺线的缘故呢?可是媳妇一直忍着,坚持着。“呜隆——呜隆——呜隆——”纺车叫着、越叫越紧,居然锭子上的穗子一时比一时粗起来。媳妇脸涨得红红的,对婆婆说:“这就是织布的线,再紧一下,双股合起来,就是咱们缝衣裳的线。”婆婆嫌恶的眼睛吃惊地睁大了,可是还带着不相信。天黑,媳妇从纺车旁站起来,腰酸腿麻,拿秤一称,就高兴地喊城叫:“今儿纺了六两多!"丈夫回来,她又讲给丈夫。丈夫点了点头。口里""一声。妻却兴奋得连饭都不吃,不管天黑,把线送到合作社去了。回来的时候,小孩子似的嚷叫:"娘,你看,合作社当下就发了工钱,换成斤半玉茭子,你看!"婆婆简直有点不相信自个儿的眼睛了。她手颤抖地摸着小升子里一粒一粒金黄的玉茭子,声音颤抖地说:“是真的吗……”沉默的丈夫没有讲什么,眼睛里却闪着光彩,死钉在他脑袋里的四口人的生活,像放开的发条一样松弛了。婆婆眼睛有点湿了,看着媳妇说:"这,这……一个人就养活两口人……我……我……也想……"媳妇说:“你不会呢,娘!”“你教给我!”婆婆手太不灵便,絮节绕不到锭子上,赶到絮节绕上锭子,手又不做主,右手一摇把子,左手就引不出线来,左手勉强引出一点线,右手又顾不上摇把子。而且老是断,老是断。看着媳妇熟练的两只手的动作,说不出来的羡慕。心里奇怪过去为什么老是不满意媳妇,媳妇才是个能干的身手。小庆还是往媳妇怀里跑,不断地使媳妇放下手里的活儿。婆婆就把小庆拉到自个儿怀里,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脊背,柔声地说:"乖乖的!莫打搅娘!来跟奶奶玩儿!"媳妇还给选成生产小组长,她自个儿纺线积极,领导小组更积极。媳妇打合作社领上棉花,走回家来的时候,婆婆从锅里拿出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来,端到媳妇跟前。媳妇惊得张开子口.说“娘!你哪里来的钱买豆腐!”“你不要管 吃!”“你吃!娘!你真是……”媳妇不好意思了。婆婆把碗推给媳妇,媳妇把碗推给婆婆。

19435

(有删改)

【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小说《家庭》创作于这一时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婆婆对棉花、玉茭子的珍爱,以及对灯油的吝惜,是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环境中产生的真实、自然的情感。

B.丈夫在家总是"闷不作声",对媳妇说话"粗声粗气",他对家庭的冷漠态度,是媳妇感到心乱、惆怅的原因之一。

C.因多年没有纺线,媳妇操作纺车有些生疏,面对断线频繁、胳膊酸疼等困难,她仍能忍耐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

D.小庆年幼,无意间打搅了母亲纺线,婆婆见到后主动将小庆拉到自己怀里,可见她对媳妇的态度已发生明显转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插叙鬼子凶残抢掠等内容,既交代故事背景,又解释“大家饿肚子”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B.本文多次聚焦人物眼睛,如媳妇"翻着两眼想什么"、婆婆"拿眼角斜瞟",这些细节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

C.文中关于婆婆跟媳妇学纺线的描写部分,既表现纺线劳动的困难,又侧面烘托出媳妇能干、肯吃苦的形象。

D.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大量使用口语,生活气息浓郁,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抗日根据地农村家庭生活场景。

8.从文学角度看,小说对“丈夫”着墨很少,但这一角色又很重要。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9.这篇小说在多方面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民性",请结合本文和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6

材料: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节选自《论语·八佾篇》)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为帝。帝也者,天下之适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於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反见翟黄,踞於堂而与之言。翟黄不说,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受实者其礼之。礼士莫高乎节欲,欲节则令行矣。文侯可谓好礼士矣。好礼士,故南胜荆於连堤,东胜齐於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斯句。正确的 项是(3分)

A.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B.世侈举租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C.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面内行修/王犹少

D.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理念不同,战国时并为显学。

B.“天下之所适也”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C.“三至”指多次前往,“三”在古文里常虚指多数,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踞,文中指伸开剧坐,是无礼之举,《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中的""与此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道之士傲视君主,君主亦傲视有道之士,这将使君臣不相得,作者对后者有批评之意。

B.路公旦朝见住在穷巷陋室中人,礼贤下士。辅佐周成王在文王和武王的基础上实现大治。

C.面对翟黄的不悦,文侯认为其已获得官位故可无礼待之,依孔子的观点,文侯做法不当。

D.材料二以尧、周公、齐祖公、魏文侯为例,阐明了“礼贤”之因,也提出了贤才的标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

2)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14.“礼贤下士”素来为执政者之美德。请结合文段,概括执政者礼贤下士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满庭芳·赤壁矶头

南宋戴复古

赤壁矶头,临皋亭下,扁舟两度经过。江山如画,风月奈愁何。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风流处,竹楼无恙,相对有东波。登临,还自笑,狂游四海,一向忘家。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明日片帆东下,沧州上、千里芦花。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贯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词人乘船两度经过赤壁,虽感此处景色美好,但美景并不能化解内心的忧愁。

B.上阕用典,“风流处”化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寄寓的情感也相同。

C.“片帆”即孤舟,暗示人物处境,“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用法相似。

D.本词上阕写景,景中有情;下阕先抒情,后叙事,实写内心情思和返乡生活。

16.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皆为登临赤壁所作,两首词在抒发的感情上有何

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镜子有时会引发人们美人迟暮、时光易逝的惆怅,如:“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广纳贤才一统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列举了十件值得深思的事期望君王能做到,其中从思想修养方面规劝唐太宗谦逊不自傲的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

中国民族舞剧正在进行着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的实践,如何兼顾"跳好舞""讲好故事"这两方面,是舞剧创作者面对的挑战。为此舞剧创作者需要__________,充分借鉴多种艺术形式,从主题、叙事、舞台技术等方面拓展中国舞剧艺术的表达空间。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对那些被沉积、遗忘与忽视而又能贯通文化枢纽的中国故事进行表达与传播,给社会文化以助力。最近几年在创作中引起广泛社会影响并产生积极社会效应的舞剧题材类型,首推红色题材舞剧。这一系列舞剧都取材于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英雄事迹,表达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前辈__________的奋斗历程。当前、中国人民对共和国历史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朴素认同和民族自信心的不断增长,使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成了一种"刚需"。舞台上迫切需要一种表达中国人历史观与文化精神的作品,帮助中国人认清纷繁复杂的外界形势,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并重塑世界观。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___________的精神财富,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谢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剧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情绪势动”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依照组织规则,努力调整并表达出特定情绪,比如服务员热蜂回应顾客、护士耐心安抚患者等。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情绪劳动是工作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工作绩效,但毫无疑问,情绪势动是把双刃剑、________。有研究表明,情绪劳动的不断累积可产生工作倦怠、情绪崩溃等效应。在这个不确定性剧增的时代,“保住份工”已成为很多人最朴素的愿望。但也有人情绪一下没绷住,当众掀桌怒骂领导,事后为"杜死"场面后悔不已。________?首先,我们要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其次,我们要学会在安全的环境中充分释放情绪。最后,我们要掌握和恰当使用情堵劳动策略。情绪劳动是一种劳心费力地付出,但运用得好会为你的工作成果锦上添花。荣格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于外界,___________。有意识地及时疏导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让情绪自然流淌,便会感受到对自己的滋养。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下列选项中,和文中划横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B.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C.战士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

22.“一字评语”是以一个字来评价人物的形象特征,用语虽短小、却常常能给出恰当准确的评价。《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各自形象鲜明、请仿照下表示例,从"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中任选两位,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阐述其"一字评语"的理由。

人物

一字评语

理由

薛宝钗

因为薛宝钗恪守礼教,处事理性冷静,所以用“冷”字评价。

贾宝玉


林黛玉


王熙凤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许多人渴求名声,认为名声代表自己的努力被肯定,获得名声会让人感到幸福。但也有人在获得名声后,抱怨名声带来了沉重负担,因而感到不幸福。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