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月考
语文科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两个软件的相继面世,引爆了出租车行业打车新模式。近日,“滴滴打车”公众公告称,迄今已支付打车补贴14亿元,用户数已增至1亿,“滴滴打车”自然登上了APP下载榜。
APP是英文Application(应用)的简称,是第三方应用程序。APP软件就是应用软件。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正逐渐习惯于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APP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服务企业的开发者,他们面临着诸如项目来源不稳定、服务能力有限、企业规模和渠道有限等无法突破的因素。在此市场环境下,需要第三方服务来解决企业及开发者双方的问题,起到双向需求汇聚、营销分发、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效用,并能针对双方提供相应的服务。APP即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在公交车、地铁上,在闲暇地躺在床上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出手机阅读、玩游戏、逛商城。现在出现了用手机APP打车的应用、刷卡的应用,甚至澳大利亚还有可预测阳光对皮肤损害程度的应用……
那么在众多的APP中有哪些是最受广大用户青睐的呢?通过调查分析,社交通讯、系统工具、阅读资讯、游戏娱乐和导航地图这些较常使用的应用功能受到追捧。其中QQ、、微博等社交通讯工具以其沟通的便捷、及时、较少受时间地点限制等特性,受到移动应用用户的大力追捧,69.7%的用户经常使用该功能。
APP正在改变着生活,也在改变着生意。在APP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商家们也对如火如荼的移动应用程序展开了对其价值的思考。一些敏锐的企业看到了利用APP应用进行品牌、产品等信息展示和发布,以及维护商品营销的价值。如今,奔驰、宝马、凡客诚品、京东商城以及香奈儿、欧莱雅等各行业的知名品牌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APP。加之在前不久由韩寒创建的APP产品《ONE·一个》的上线,以及一些知名艺人如曹方发布的音乐类APP应用《浅彩虹》等,让APP短时间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宠儿。
(摘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APP》,有删改)
材料二:
有统计数据显示,至少20%的智能手机用户下载了健康运动应用。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运动”和“微博运动”等帮助读取相关信息的工具,如运动可作为一个数据平台,支持接入小米、咕咚等智能手环,它还可以汇总苹果手机自带的计步服务的数据。
这些设备计步服务的原理是,人在步行时重心会有改变,设备中传感器和协作器感受到重心移动并进行计数。但是如果走路时手机没带在身上,或是坐在工位上由于各种原因带动手机摇晃,这样记录下的步数肯定不会准确。
专业人士表示,对一些“较真儿”的人来说,健康应用可能并不是件好事。今天为什么我没走够—万步?为什么我的心率这么快?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并不利于健康。
2014年,美国食品卫生管理局发布了对手机医疗应用开发者的管理条例,但该机构强调,他们管理的只是少数对消费者具有高风险的应用,例如用手机控制医疗器械。但由于很多应用目前不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反而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
(摘编自李宓《健康运动APP靠谱吗》,有删改)
材料三:
打热水一个APP,发学分一个APP,连接无线网络一个APP,刷网课一个APP……据报道,在一些高校,一些打着“智能便捷”“强制使用”“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还有的投放各类奇葩广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无论是自行研发还是与商家合作研发校园生活服务类APP,本身并无不可,但其初衷应当是方便师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效率,而不是给师生的校园生活带来麻烦,这是高校应当坚持的底线原则。
但是,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一些校园生活服务类APP却出现了过度倾向,处于一种泛滥成灾的状态,给师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明显不便,成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一些校园生活服务类APP包含大量商业性内容,很多商业广告夹杂其中,很容易导致使用者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摘编自张立美《莫让校园APP成为学生负担》)
1. 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当前市场环境下,APP应运而生。它作为第三方为企业及开发者服务,来解决双方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B.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已经完全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APP应用已经深入人心。
C. 社交通讯、系统工具、阅读资讯、游戏娱乐和导航地图这些较常使用的应用功能受到追捧,有69.7%的用户经常使用这些应用功能。
D. 一些企业看到了利用APP应用的方便快捷和背后的商业价值,随即改变经营方式,利用APP进行盈利将是商家们的主要发展方向。
2. 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 人们借助手机健康运动APP督促自己运动是件好事,但过于较真,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健康。
B. 健康运动APP的计步原理是人在步行时重心会改变,但有时候其他原因使手机摇晃,造成数据不够准确。
C. 高校服务类APP已经泛滥成灾,存在不少漏洞,导致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给大学生造成了许多困扰。
D. 高校研发或使用校园生活服务类APP,最初的目的是方便师生生活,提高服务效率,可有时候事与愿违。
3.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从“滴滴打车”谈起,引出论述对象APP,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列举知名品牌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APP,真实而具体。
B. 材料二针对手机健康运动APP可能给用户带来的安全等方面的隐患,我国的专业人士和国外的研究组织对相关APP展开了评估研究。
C. 材料三列举高校中的众多生活服务APP,来证明APP虽然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在运营和管理中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D. 三则材料都围绕手机APP来谈,让我们既看到了它的发展前景,也看到了它的弊端,可见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伴随利弊,都有两面性。
4. 结合材料一,说说手机APP为什么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
5. 针对手机APP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A 2. C 3. B
4. ①从诞生背景看,APP在市场环境下应运而生,来解决企业及开发者双方的问题,成为新宠。②从功能特点看,APP 应用功能广泛,因其便捷性,实用性,娱乐性而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③从商业价值看,APP 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改变商家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所以称为新宠。
5. ①运营商需要加强职业操守。应完善APP的区分服务功能,能为各类人群提供恰当的提示,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②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应出台完善的APP管理条例, 对各类APP实施监管,保障用户的权益,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③应用商店要履行平台审核责任。应对众多APP进行审核、规范,出台相关举措,持续净化APP市场。④用户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用户对APP要进行认真辨识,了解应用的相关要求,不要随意填写个人隐私信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人们已经完全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人们正逐渐习惯于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并非已经完全习惯;
C项,“社交通讯、系统工具、阅读资讯、游戏娱乐和导航地图这些较常使用的应用功能受到追捧”错,材料一倒数第二段原文“社交通讯、系统工具、阅读资讯、游戏娱乐和导航地图这些较常使用的应用功能受到追捧。其中QQ、、微博等社交通讯工具以其沟通的便捷、及时、较少受时间地点限制等特性,受到移动应用用户的大力追捧,69.7%的用户经常使用该功能。”69.7%的用户经常使用的是QQ、、微博等社交通讯工具,而非社交通讯、系统工具、阅读资讯、游戏娱乐和导航地图这些应用。
D项,“利用APP进行盈利将是商家们的主要发展方向”错,商家们看到了利用APP应用进行品牌、产品等信息展示和发布,以及维护商品营销的价值。后面的举例就是拓展手段,并不代表利用APP进行盈利将是商家们的主要发展方向。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C项,“导致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错,材料三最后一段,讲述了高校服务类APP在实际管理和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一些校园生活服务类APP出现过度倾向和导致使用者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容易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不能说成“导致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评价文章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要读懂文章主旨,进行比对。
B项,“三则材料都围绕手机APP来谈”错,材料并未提到我国的研究组织对健康APP展开评估研究的内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语句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手机APP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的原因。回答时要抓住“新宠“二字,从材料一中筛选要点进行回答。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概括分析得出APP在市场环境下应运而生;第四、五段概括分析得出APP应用功能广泛,因其便捷性,实用性,娱乐性而受宠;根据第六段概括分析得出APP改变生意,一些商家看见其价值,甚至可以改变经营模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本题题干“针对手机APP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问题指向很明确,考生要尽量从不同角度,即运营商、监管部门、应用商店、用户去概括分析。材料一没有涉及问题,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有:“健康数据的不准确”“较真的人会有心理压力”“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可得出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出台更多完善的 APP条例;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有:强制捆绑、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各类奇葩广告。可得出应用商店也须履行平台审核责任, 出台硬举措,持续净化APP市场;“泛滥成灾、增添学生的负担”,可得出校园要加强管理,筛选手机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容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可得出手机APP运营商需要加强职业操守和安全保障,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迁徙的故乡
梅洁
真的开始上路啦,我迁徙的故乡!
广电局播放室,正播安阳镇移民到达湖北团风县移民新区的录像,片子没剪辑,全是原始素材。我一气竟看了两个半小时:
满载着移民和家什的大客车、运输车,长龙般在山间公路缓缓前行;
一朵朵鲜艳的大红花挂在移民胸前;
走了千里之路后大红花又挂到了移民新区的房子里;
一排排、一栋栋含有欧式建筑元素的黄瓦白墙的移民新区,矗立在穿街而过的河渠两边;别墅般的房屋里全部装有自来水、管道煤气,还有卫生间。
移民新区将入住874户、3782位来自安阳镇的移民;
团风人为每户移民送来了一份午餐、一袋米、一个开水瓶、一提挂面、一桶油、一筐青菜、一部电话机、一副对联、一挂鞭炮……移民进屋就能开伙;
移民新村已有粮油、蔬菜供应点,已有超市、学校、图书室、卫生医疗室……
啊,乡亲们毕竟等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常务副县长邵际军把办公室搬到了柳陂移民村,他天天挨家挨户地走访、做工作,移民们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是呀,柳陂人已是第三次迁徙了!几十年、几代人在荒沙滩上创造了一片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现在又要全部沉没了,柳陂的牺牲有多大?邵际军同情他们,他贴着心窝和移民说话。长时间的说话,他的声音完全嘶哑了。
县移民指挥部,设在移民局很旧的小院里。副总指挥周吉礼的办公室门开着,人不在。环视周吉礼简朴的办公室,我在想:那个相貌英气、说话幽默、做事果决、极富判断力的周吉礼,两年前我认识了他。如今,政法委书记兼起了移民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的职务,看来,特殊时刻,县里在紧急调兵遣将。
正想呢,周吉礼进来了。他左小臂上有隆起的一块肉包。他说感冒不好,咳嗽不止。医生做结核试验,说他肺部深处有结核菌感染。我担心地说:“那你一定要注意休息啊。”周吉礼说:“移民的关键时刻,怎么休息?”
是啊,移民的关键时刻,成千上万的乡亲每天都在等待着启程的号令,千里迢迢的迁徙长路,数万个家庭的安家落户……每天都要做重要决策的指挥部,“休息”“保重”“注意身体”这些关切的话,对于周吉礼已是奢侈了。
天在下着小雨。中午,我来到安阳镇龙门堂移民村。村主任刘继武向我走来。当我和一双粗糙的、结实的中年男子的手相握的刹那,刘继武怆然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的泪水也滚滚而出。这个坚强的男人,多少天、多少月、多少年他都在鼓励自己的村民:为了国家的工程,为了北方人能喝上汉江水,我们到别的地方重建新的家园吧,我们不哭。可他在我面前,却再也无法忍住。他用一双粗糙大手胡乱地抹着脸上的泪水,然后指着村前广阔、肥沃的田地说:“今年地里没种一棵庄稼,去年都说搬呀搬呀,结果也没搬,地都撂荒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往日的千亩稻田里长满了杂草,刘继武心疼这来之不易的土地。
午后,天开始下雨,好在49辆货车已装载完毕,盖好了苫布,编号列队,卧龙般静静地停在公路边,只等出发的命令。下午4时,一声令下,货车徐徐驶动,离开安阳镇,向广阔的江汉平原驶去。
雨越下越大,我来到安阳镇青龙村。
青龙村数百人已冒雨集结在青龙小学。小学校的教室里、走廊里、屋檐下都蹲着、坐着、站着一堆堆来自各村组的移民。他们在那里等着上车的命令。
天气很冷,移民们大多穿得很单薄,很多人光脚穿着草鞋。如果按上级规定的出发时间——明天凌晨4点——他们还要在这里等十几个小时。那只有一个月的小移民刘心雨、只有两个月的小移民陈从园怎么受得了?那个70多岁的、坐在轮椅上的偏瘫老人怎么受得了?她大小便失禁啊!那个等待生产的孕妇怎么受得了!……
许多移民几天前房子都扒了、锅灶已拆了,他们已好几天没吃上热饭、没喝上热水了!
22点零5分,常务副总指挥周吉礼终于“违规”下令:移民车队提前启程!
我和故乡的朋友兴明、萍清迅即来到沿江大道,我们想在那里送送移民。
雨,在昏黄的路灯下扯着斜斜的银线,雨点打在伞布上发出嘭嘭的声音。
夜,静极了。江风吹过来,凉飕飕的。街上没有一个行人。我们仨人站在雨里等待,等待乡亲们从这里走过。
23点15分。一辆警车驶过。一辆指挥车驶过。一辆医务救护车驶过。啊,满载移民的豪华大轿车驶过,一辆又一辆……25辆啊!
我们向车子挥手,向父老乡亲们挥手。
故乡的人们呀,你们就这样在这寂静的雨夜悄悄地告别了故乡!
永远的告别呀!
父老乡亲们,祝你们一路平安!
我任泪水和着雨水,在脸上奔涌……
多好的故乡!多好的人民!多好的执政者啊!
抬头仰望雨夜的天空,我双手合十,为我迁徙的故乡祈祷平安……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广电播放室里看到百姓迁移到湖北团风县的情景,25辆满载移民的豪华大轿车,说明此次迁移人数之多。
B. 文章描写了移民新区的房屋、超市、学校、图书馆等建筑设施以及团风人给移民送的生活用品,表明移民迎来了全新的时代。
C. 文章描写众多百姓冒雨集结在青龙小学,等着上车的命令,虽然行动上对移民政策是支持和理解的,但内心还是诸多不情愿。
D. 文章写周吉礼违规下令让移民车队提前启程,是因为他考虑到百姓在风雨中等待时间太长,身体受不了,这体现他以民为先。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环境描写较多,涵义丰富。注重环境描写,移民迁徙前的雨夜,既写出天气的寒冷,给移民们造成的困难,又暗示了移民们的心情。
B. 文章细节描写不多,令人感动。写我和村主任刘继武手相握的刹那,中年男子的泪水夺眶而出,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万般不舍。
C. 文章人物形象鲜明,以点带面。重点描写副县长邵际军和副总指挥周吉礼为移民工作所做的努力和牺牲,赞颂了所有为移民工作的人们。
D. 文章感情真挚丰富,以小见大。书写了南水北调工程中普通人的义举和贡献,反映了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人民才是前行的力量。
8. 文章倒数第三段画横线句子“我任泪水和着雨水,在脸上奔涌”,你认为作者的“泪水”中包含着哪些情感?
9. 散文的本质就是真实性,请你结合这篇文章谈谈散文的真实性的具体体现。
【答案】6. C 7. B
8. ①对故乡人民作出牺牲的热情讴歌之情;②对为移民工作奋斗在一线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崇敬之情;③对故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9. ①人物身份真实。文章描写的人物——常务副县长邵际军、副总指挥周吉礼、村主任刘继武,他们的身份、姓名都是真实的。②作者的经历真实。作者实地采访,经历的移民在雨夜开始迁移的经过是真实的。③文章中相关的事件是真实的。作者观看的录像是真实事件,作者写到周吉礼“左小臂上有隆起的一块肉包”“打了18天针也不痊愈”、龙门堂移民村村主任刘继武的泪水是真实的。④作者的情感是真实的。作者对移民、对移民干部的赞颂和敬仰,对故乡即将消失的依恋等情感都是真实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圈出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主旨。
C项,“但内心还是诸多不情愿”错误,根据原文可知,经过各阶层领导做工作,百姓在思想上是支持和理解的,才有“青龙村数百人已冒雨等着上车的命令”的行动。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细节描写不多”错误,原文:周吉礼左小臂隆起的一块肉包、刘继武流下的泪水。我给乡亲们送行时流下的泪水、结尾双手合十为故乡祈祷。都是细节描写。后面分析不太准确:刘继武流泪不仅是他对家乡不舍,还有看见肥沃的田地长满荒草的心疼。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
解答该题抓住作者在结尾的“多好的故乡!多好的人民!多好的执政者啊”这句话并结合全文思考即可。从“多好的故乡!”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深深地依恋之情;从“多好的人民!”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人民做出牺牲的热情讴歌之情;从“多好的执政者啊”看出作者对为移民工作奋斗在一线的广大的干部和职工的崇敬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的基本特征的能力。散文的本质就是真实,就是指真实身份、真实经历、真实情感以及相关事件的真实性。因此解答时抓住文中的人物、事件、作者经历、作者情感加以分析即可。因此解答时抓住文中的人物、事件、作者经历、作者情感加以分析即可。从人物身份来讲,“那个相貌英气、说话幽默、做事果决、极富判断力的周吉礼,两年前我认识了他。”“常务副县长邵际车把办公室搬到了柳陂移民村,他天天挨家挨户地走访、做工作,移民们脸难看、话难听、门难进。是呀,柳陂人已是第三次迁徙了!”“中午,我来到安阳镇龙门堂移民村。村主任刘继武向我走来。当我和一双粗糙的、结实的中年男子的手相握的刹那,刘继武怆然的泪水夺眶而出。”可知常务副县长邵际军、副总指挥周吉礼、村主任刘继武,他们的身份、姓名都是真实的。从事件上看,从广电局播放室,正播安阳镇移民到达湖北团风县移民新区的录像,片子没剪辑,全是原始素材。我一气竟看了两个半小时可知作者观看的录像是真实事件,“是呀,柳陂人已是第三次迁徙了!”迁徙是真实的。正想呢,周吉礼进来了。他左小臂上有隆起的一块肉包。他说感冒不好,咳嗽不止。医生做结核试验,说他肺部深处有结核菌感染。“村主任刘继武向我走来。当我和一双粗糙的、结实的中年男子的手相握的刹那,刘继武怆然的泪水夺眶而出。”部们的工作、对待人民和土地的情感也是真实的。从作者的经历来看,看录像是真的,天在下着小雨。中午,我来到安阳镇龙门堂移民村。“我的实地采访是真的,雨,在昏黄的路下扯着斜斜的银线,雨点打在伞布上发出嘭嘭的声音。夜,静极了。江风吹过来,凉飕的。街上没有一个行人。我们仨人站在雨里等待。等待多亲们从这里走过。”我经历的移民在雨夜开始迁移的经过是真实的。从作者情感上看,“广电局播放室,正播安阳镇移民到达湖北团风县移民新区的录像,片子没剪辑,全是原始素材。我一气竟看了两个半小时”故乡的人们呀,你们就这样在这寂静的雨夜悄悄地告别了故多!“多好的人民!”可见作者非常移民,赞颂移民的牺牲精神,对移民的感情是真实的。从我担心地说:那你一定要注意休息啊。同吉礼说:移民的关键时刻,怎么休息?我的泪水也滚滚而出。这个坚强的男人,多少天、多少月、多少年他都在鼓励自己村民:为了国家的工程,为了北方人能喝上汉江水,我们到别的地方重建新的家园吧,我们不哭。可他在我面前,却再也无法忍住可以看出作者移民干部的赞颂和敬仰是真心的。从“多好的故乡!”以及最后“抬头仰望雨夜的天空,我双手合十,为我迁徙的故多祈祷平安……”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多即将消失的依恋是真实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兼通数经:1.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2.指道经,即道教经典著作。3.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B. 沛相陈珪举孝廉: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C. 病亦行差:“差”在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而是通假字,“差”通“瘥”,“病愈”的意思。
D. 考验首服:即“首伏”,坦白服罪。首伏,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意味着头低下认罪。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
B. 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 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 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将书烧掉,曹操却不得而知。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14. 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14. 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找出几个选项之间的不同处,一般有两三处不同,借助排除法;然后分别说清楚在哪断开,断开的理由,比如定语状语和中心词之间不可断开,动词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不断开,合成词之间不可断开;名词代词主语前需要停顿,一些虚词前后需要停顿,对称短语或整齐句式间需要停顿。
参考句意来断句: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
抓独立句子来断句:“又精方药”与“其疗疾”都是独立句子,要断开,“精”是精通,“方药”作宾语,“其”指华佗,作下面句子的主语。据以上分析排除AB;“合汤不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数种”作“不过”的宾语,据此排除D;另外“心解分剂,不复称量,”心里了解药剂的用量,不用再称量,“不复”作“称量”的状语。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和实词的推断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B项,“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说法错误。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补充:“征辟”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考生需要具备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找出选项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曲解文意。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近”,短时间;“济”,成功、治好;“恒”,经常;“事”,做(治疗)、进行;“延岁月”,延长时间或生命。
(2)“实”,确实;“工”,高明;“县”,同“悬”, 密切相关;“宜”,应该;“含宥”, 包涵宽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分析并归纳整理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通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去归纳整理,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文本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整合。题干为“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本题根据文章前后内容,可以知道曹操杀华佗的原因,简要说明的意思是不仅要有概括的内容,还要结合文本相关词语句子。
曹操杀华佗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因素两类。间接原因是曹操不信任华佗,以为他故意拖拉不根治,以此要挟他,另外他没想到华佗的医术高深莫测,世上少有;直接原因是华佗撒谎屡次召见不返回。具体作答时结合文本“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这些信息加以整理即可确定答案所给要点即可。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干戈
王中①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②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安得中山千日酒③,酩然直到太平时。
注:①王中南宋末诗人。②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语出《诗?小雅?棠棣》。③中山千日酒: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泛指美酒。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
B. 首联点题,“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而诗人自己也一事无成。
C. 颔联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
D. 全诗充满着满腔的悲愤之情,但文字读来较为轻淡,情感表达比较委婉。
16. 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借物抒情(或者“比喻”)。“鹡鸰”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表达了思念之情。“乌鹊巢寒”句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枝。②用典。“乌鹊”语出曹操《短歌行》,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中山千日酒”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③反问。尾联运用反问句,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中“完全一样”错误,从诗句中来看,“大纲”是“大致相似”,“小样”是“差不多相像”,选项曲解诗歌意思。故选C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然后理解这两联的意思,看写了哪些内容,使用哪些技巧,表达什么情感。“鹡鸰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前一句中“鹡鸰”为鸟,古人常用此鸟来比喻兄弟,“音断云千里”是说兄弟相隔千里,此处借助比喻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后一句是说归依无主,怀才不遇,这里用典故,曹操《短歌行》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里既有比喻,也使用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 “中山千日酒”使用典故,《搜神记》中说,中山人狄希,能酿造一种千日酒,人饮用后会一醉千日,相传刘玄石曾因饮了此酒,醉而不醒,家人以为其死去而埋葬之,千日后,酒家得知此事,让刘家掘坟开棺,刘刚好醒来,这里使用这个典故,表达对太平的期盼;“安得”使用反问,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怀古伤今的手法,感叹六朝繁华不再,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答案】 ①. 寄蜉蝣于天地 ②. 渺沧海之一粟 ③. 六朝旧事随流水 ④. 但寒烟衰草凝绿 ⑤.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⑥.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蜉蝣、渺、粟、衰、凝、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过喀什的人,一眼便能认出这是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它是这座城市的标志。
这是一个做礼拜的日子。黎明时分,( )。艾提尕尔清真寺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几个世纪以来,这种声音从没有改变过。
喀什,有着的历史。帕来尔高原,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是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平均海拔在3 600米,地势险要,在历史上它曾阻挡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进的铁骑,使其只能在印度次大陆。东汉时期,它又限制了班超出征的步履,将这位古代将军的梦想禁锢在了塔克拉玛干周边地区。然而,自然条件的险恶并不能阻挡住文明的往来,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其副使甘英就曾跨越这片高原,将文明的信号首次以政府间外交的形式传递到了波斯湾一代,唐朝的时候,玄奘法师历经,从这里走上了印度次大陆。
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衰败,当时被称为疏勒的喀什一度为吐蕃人占领,但是很快就被中亚新崛起的喀拉汗王朝兼并,喀什成了喀拉汗国的两个首都之一。在博格拉哈拉汗统治时期,喀拉汗王朝通过中亚萨曼王朝而皈依了伊斯兰教,从而使喀拉汗国成为了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度。随着喀拉汗王朝向东扩张,导致具有千年文明史的讲印欧语系语言的于阗人皈依伊斯兰教,开启了塔里木盆地突厥化、伊斯兰化的历史巨潮。
几个世纪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喀什这个曾经在丝绸之路上的城市也渐渐归于平静。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波澜起伏 横行无忌 千辛万苦 显赫一时
B. 波澜壮阔 横征暴敛 艰苦卓绝 炙手可热
C. 波澜壮阔 横行无忌 千辛万苦 炙手可热
D. 波澜起伏 横征暴敛 艰苦卓绝 显赫一时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帕米尔高原,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的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西亚和欧洲的唯一陆路通道。
B. 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便是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一陆路通道。
C. 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便是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也是通往西亚和欧洲的唯一陆路通道。
D. 帕米尔高原、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的中国最西端,也是通往欧洲和西亚的唯一陆路通道。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阿訇便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登上高耸的穆那
B. 登上高耸的穆那,阿訇便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C. 阿訇开始登上高耸的穆那,便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D. 阿訇便登上高耸的穆那,开始召唤如同大地一样刚刚苏醒的教民
【答案】18. A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波澜起伏,原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常用比喻义,指文艺作品情节曲折。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莫宏大。此处指喀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曲折坎坷,应选“波澜起伏”。
横行无忌,指依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横征暴敛,意思是指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根据语境义,此处强调的是马其顿国王的武力征服,而非经济搜刮,应选“横行无忌”。
千辛万苦,指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根据语境,此处为表现玄奘法师历经的艰难困苦,而非强调其斗争的艰巨性,应选“千辛万苦”。
显赫一时,意思是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指喀什之前有很大的名气,应选“显赫一时”。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承接上文,从喀什引出帕米尔高原,所以应说“从喀什向西100多公里更是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排除AD项;根据地缘可知,从帕米尔高原向西先是西亚,后是欧洲,所以二者顺序不能调换,排除B项。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句子的主语是“阿訇”,应先说“阿訇”,排除B项。句子前文为“黎明时分”,用“便”表示做礼拜开始的时间早,排除C项。根据逻辑顺序,应该是先登上穆那,再召唤教民,排除A项。
故选D。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吴晶、杨依军)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3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的时刻,我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既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又是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天朗气清,春意盎然,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上午10时30分许,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集体乘车,来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答案】4月3日上午,**和国家众多领导人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此活动既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倡导生态文明理念。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时间+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依据上述要求,“上午10时30分许,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集体乘车,来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概括为:4月3日上午,**和国家众多领导人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主席**3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的时刻,我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既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又是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概括为:此活动既以实际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倡导生态文明理念。
22.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描述画面内容。
(2)揭示画面寓意。
【答案】(1)画面左上角的树枝上悬挂着一枚公章,左下角有一堆砖,上面写一“政”字,中间有一人正抱着“绩”字的砖向左边走来。右边是一座已被拆掉墙脚的房子,房子上面写着“百姓利益”四个字。整幅画下面写着“拆东墙,垒西墙”的标题。(2)揭示了某些部门为了搞政绩,不惜损害百姓利益的做法。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之漫画题型。漫画题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内容,拟漫画的标题,品漫画的寓意。首先仔细观察画面,注意观察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图到字,读懂画面内容:画面左上角树枝上悬挂一枚公章,左下边有一堆砖,上面写一“政”字,中间有一人正抱着“绩”字的砖向左边走来。右边是一座已被拆掉墙脚的房子,房子上面写着“百姓利益”四个字。整幅画下面写着“拆东墙,垒西墙”标题。第二问,寓意的概括要在读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标题“拆东墙、补西墙”,要注意拆的是“百姓利益”,补的是“政绩”,结合生活,由表及里,由画面到生活,进行思考,挖掘出漫画蕴含的深刻哲理,最后概括寓意为“揭示了某些部门为了搞政绩,不惜损害百姓利益的做法”。
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3.看清漫画标题。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眼睛”;而这个“画眼”,常常暗示了画旨。4.联系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要义。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兼收并蓄,振兴中华
xxx阁下:
展信佳!
请原谅一位有思想的青年贸然打扰您。我是振华中学的一名学生,请您考虑并接受“结合东西方的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我认为,只有“兼收并蓄”,融中通外,才能“振兴中华”。希望这一美好构想,能在各位支持下变成现实,让民族复兴大业早日实现。
保留传统文化,互鉴西方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固然伟大,但在新时代背景下,有些东西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包括西方先进文化,对于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之所以发展迅速,除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外,重要的是我们派出大量留学生到西方学习交流。这些青年学子学成回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祖国建设上,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结合并发挥极致,才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当然,在融会贯通中批判地接受才是正确选择。
对任何文化都应是扬弃的态度。因为每种文化在发展中,都有与时代相背的部分,后人在继承时,都要传承那些优秀部分,抛弃那些不适应的部分,文化才能健康的发展。为了打破瓶颈限制,接受不同的思维,这是文明发展过程中必须突破的瓶颈限制。早在一百年前,“德先生”、“赛先生”就来到中国,科学民主深入人心。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更是使民主思想境界迈上新台阶。“师夷长技以制夷”救民族于水火;“百家争鸣”为思想带来了春风拂面。因为文化的开放首先是思想上的“开放”。
青年人应立足于当下着眼未来。青年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结合各种文化的优点,文明互鉴,吸收长处,抛弃短处,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文明。但是不应全盘西化,做西方文化的“奴隶”,像鲁迅说的那样: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毛泽东更明确指出: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在创造伟大新文明时,应基于中华文明的原则来创新,防止被同化。世界其它文化在发展中,邯郸学步,丢失自己的文化,这种悲剧我们要警惕重演。在发展中,应该坚持正确的方向,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走出特色的发展之路。
青年肩负起传承人的历史使命,刻苦研究传统文化,学习和吸纳外来的先进文化,才能用于指导实践,推陈出新。
综上所述,恳请阁下接纳我的“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建议为盼,让新时代的追梦人,成长为强大的文化传承者,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此致
敬礼!
振华中学学子
二零二零年三月
【解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通过余秋雨的认识指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用罗素的认识则引发我们对于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反思——即如何才能“结合东西方文化的优点、创造伟大的新文明”。而驱动任务非常明确,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主题限制,所以考生并不容易写跑题,但是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文体上的要求。
任务一: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注意点①:这是一篇演讲稿!注意格式,有标题(可写可不写)、称呼、开头问候、文末升华,无落款。注意点②:目的是向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不是单纯的介绍中国文化的特殊生命力,在写作的时候最好可以加入一些与西方文化的对比,突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但注意不要踩一捧一。注意点③:演讲稿的特点是感染力强,所以可以适当削弱一部分议论性,让文采更好一些,更有语势(这就意味着可以多用一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排比句)。
任务二: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注意点①:这是一篇倡议书!注意格式,有标题、称呼、开头问候、背景交代、倡议内容(怎么做,为什么)、落款(先名后日期)。注意点②:本任务是基于题干两则素材的,所以写作的时候不要偏离主线,你可以先肯定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再论证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最后论证我们怎么做(这个地方最好提到我们要结合东西方文化)。注意点③:倡议书应当表述明确直接,同时要明确给出做事的价值与意义,不能空谈我们要怎么做。
任务三: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注意点①:这是一封信!注意格式,有称呼、问候、正文、此致敬礼(此致空两格,敬礼顶格)、落款(先名后日期)。注意点②:你是写给政要或长者的,语言应当严肃礼貌,议论深刻。写成纯议论文较好,避免写成议论性散文,减少那些诗意化的内容,要点明确。侧重于写“为什么”的部分。
立意:
(1)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兼收并蓄,振兴中华
素材:
(1)以前总是认为中西方中间的文化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国人就是国人,洋人就是洋人。似乎中国人就是狡黠而勤劳,提起美国就是橄榄球和秀肌肉,德国佬就是板着脸造汽车……正如熊培云所说,把一个西瓜一切两半,指着一个对另一个说,他和你就是文化差异。
(2)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但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我们本应诗意,却为何要选择敌意呢?元宵节与情人节的不期而遇,本就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一次潜行于历史中漫长等待后中西文明的相遇,当你苦恼于家人和“佳人”时,当你一手汤圆一手玫瑰不知抉择时,何不带着“佳人”回家一同陪伴家人,何不让中西文化来一次盛大的会面。
(3)为何当传统佳节元宵与情人节相碰时,年轻人会犹豫?为何星巴克进军故宫会引起轩然大波?如若我们一向坚守着传统文化习俗,当“洋玩意儿”出现时我们不会迟疑,只会自信地迎接,因为我们有热爱自己文化的底气。而如今的徘徊恰恰说明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的缺失。因为元宵之时我们没有想要回家与家人团圆,所以徘徊了;因为端午节之时不曾想起那位文人而让端午成为粽子节,所以犹豫了;因为国庆的这一天我们没有自豪地唱起国歌,所以迟疑了;因为日常生活对传统的坚守一点点缺失,所以当外来文化袭来之时,我们慌乱了,这份慌乱无疑在警示我们,是时候亡羊补牢,坚守住传统了。
(4)纵观古今,离别是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宋有柳三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有吴承恩“春情外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诗三百中也有言“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而唐人的一句“人生足离别”更是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些不同时代的佳作,尽收我怀,而横向观之,日本作家太宰治有(唯有再见,才是人生。)的名句,英国诗人拜伦也留下了这样的名篇(多年离别后,抑或再相逢。相逢何所语?泪流默无声。)以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媒介,这些在历史上,在世界上熠熠生辉的隽永之章皆为我所咏,为世人所咏。
(5)曾经的锣鼓喧天,新人拜堂之景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神父的祝词与祈祷。而曾经的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已不再是中国人唯一的信仰,真主安拉、天主耶和华还有共产主义的先导马克思已悄然进入人心。就连人们的娱乐生活都已改变,戏曲、歌剧、日漫、韩剧、欧美电影等也早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日升月沉,星河流转,韶华不复。世界每刻都在变化,每一分每一秒,文化融合之势已不可挡,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优秀文化,但我们能否守住我们的本源文化,使其亘古流传呢?苏子言:“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愿华夏文明、人类文明永存天地,智慧焕彩。
结构层次:题目《兼收并蓄,振兴中华》能够揭示材料的中心,对称整齐,观点鲜明;符合任务驱动型作文——书信体的要求,表达得体;问题具有思辨性,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两种方式方法,具有对比性;原文第四段探讨言论自由,认为应该把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放在主要位置和重点来论述,这是学习关键,交流融汇所在,问题焦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