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米高考 >高考作文 >作文预测 >正文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应对策略

2022-05-21

1

增强“一种意识”(即“任务意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在高考语文中经多年实践,题型已趋于成熟。在此基础上,2021年的高考命题组精心设计写作要求,指令性增强,任务型写作更为突出。全国卷的命题向来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预计2022年地方卷仍将向全国卷看齐,在给出材料之后添设一项或多项“任务型指令”。由此可见,考生的“任务意识”不可或缺。

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是2021年国家的头等大事,必然会成为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命题人会从什么角度设计写作任务?下列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设题方向,考生应当有所了解:

只有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才能战胜疫情;

生命因奉献得以延伸,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英勇顽强的精神,是我们打败病魔、战胜困难的有力支撑;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多一份责任与担当;

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摒弃双重标准,做到心口一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要真诚地对待同胞;

要把“加油”的口号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

文明感往往体现在生活和具体事物之中;

任何事情都要从大局出发,而不能只顾一己之念;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共克时艰;

致敬白衣天使,他们用智慧、血汗、生命筑起保护、挽救人民生命的防线;

拒绝野味,保护野生动物;

吸取历史教训,创造美好未来;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共渡难关;

奋不顾身,无私奉献,不畏艰险,逆行向前;

不说空话,干在实处,敢于担当,勇于担责;

每个人都以身作则,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伟大来自平凡,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却做着伟大的事;

文明来自高度的自觉和自律。

2

实施“两个调控”

1.在“面”上,各种题型应全面备战,不留盲区。

2.在“点”上,作文任务要重点抓,分类要细化。

对于“漫画类”“故事类”“言论类”“情境类”的新材料作文题各有怎样的审题要诀,考生必须了然于胸。除了按材料类别划分出“故事类”“言论类”等小类,还有“矛盾分析类”“多则材料类”等类型。其中的“矛盾分析类”,指题面中存在着看似截然不同的观点,反映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这类题目的分析策略究竟有哪些,值得考生们细细探究。如“找准矛盾点”“审视矛盾现象背后的本质与根源”“分析矛盾的一致性与相互转化”等。至于“多则材料类”题型(要求阅读多则材料完成作文),审题立意时如何落实好“先审任务,再审题旨”的原则。这同样需要考生们在实际练习中加深认识。

3

做到“三个关注”

1.关注主流媒体——它高扬的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2.关注“草根”声音——它反映的是芸芸众生的基本诉求;

3.关注自我生活——它奏响的是莘莘学子的青春旋律。

这里就“自我生活”多谈几句。要知道,打上个人生活印记的素材,是最独特也最动人的;文中有“我”真实的人生体验,是最值得称道的。各位考生不妨做一些有关个人的回顾——回顾自我的生命历程,比如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引起自己喜怒哀乐的事件,回忆发生时的场景和细节;回顾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走过的生活道路;回顾高中以来所写过的优秀作文,特别要留意那些能够激发读者共鸣的作品;也可升格自己写过的其他作文。

考生们在临考前可这样准备:先列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最让我难忘的人(或事)分别是谁(什么)?我最喜爱(或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影片、一首歌分别是什么?我为什么最喜爱它(或具体影响表现在哪里)?我的特长、兴趣爱好是什么?我有哪些突出的优点、缺点?我的榜样是谁?为什么以他(或她)为榜样?以他(或她)为榜样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我最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是谁?他(或她)身上有什么闪光点?是否对我产生激励?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最大的收获与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为什么?国内、国际的哪位人物、哪一事件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我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深入思考以上问题,试着作出回答。通过这样的“储备”,考生就有可能事半功倍,在考场上游刃有余了。

4

强化“三项工作”

1.重温原理。考生们要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逐一梳理出来,联系现实,吃透记牢,以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

2.揣摩言论。考生们可以时常摘抄各类报纸杂志上的格言警句、名人妙论,静心揣摩使其“发力”的方法和技巧。

3.专项训练。考生们应分类整合各类作文题,以列提纲的形式进行“观照力”“开掘力”的训练。

“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视角,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特级教师肖家芸语)。考生要使作文深刻,就得提升思辨能力,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结合当前实际,建议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尽量理清以下关系:

既要学好知识,又不忘社会实践;

既要充满自信,又不忘谦虚谨慎;

既要彰显个性,又不忘学会自控;

既要愉悦身心,又不忘文化品位;

既要胸懷大志,又不忘道德操守;

既要提高生活品质,又不忘艰苦奋斗;

既要维护自身权益,又不忘扶贫助弱;

既要改善居住条件,又不忘保护环境;

既要多办各种实事,又不忘节约资源;

既要勇于不断创新,又不忘优良传统;

既要看到改革成就,又不忘纠正失误;

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不忘遵循客观规律;

既要处理违规事件,又不忘促进社会和谐;

既要加强硬件建设,又不忘提升精神文明。

总之,在谈及社会与人生时,考生需要作一些文化思考、历史思考,同时具备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将对于人性的思考纳入自己的思维范式,多用真心、真情去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在作文中展现出自己深刻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

点击查看 作文预测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