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米高考 >重庆高考 >重庆高考试题 >重庆语文试题 >正文

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05-19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

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取决于各种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和劳动供给的约束。从需求角度看,尽管人口将长期处于负增长,但到2050年人口规模仍然可以保持在14亿左右。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购买力将会增强。由此可见,我国未来仍然具有超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空间,足可以容纳多样化、大规模的产业发展,也可以允许新兴产业发生、成长。从劳动要素供给来看,到2035年将拥有9亿人,而且低龄老年人(6575岁人口)也会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补充。如此大规模的劳动年龄人口与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在不断的技术进步中可以保障基本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产业成长、新产业发生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从人力资本规模和创新资源看,到2030年之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人口规模将分别占到2亿~3亿和0.6亿~0.8亿。这表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将会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资源。同时,尽管未来人口处于负增长,但每年出生人口仍然能够达到1000万以上的规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微博橙子辅导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端人力资本和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提供创新资源。

此外,中国有着幅员辽阔的地理空间,由34个省级行政区、334个地级区划组成,有着完善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目前拥有19个不同层次的城市群和若干个中心城市。而且,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群都拥有规模庞大的人口,我国人口规模排在倒数第2位的省份为青海,其人口总数比新加坡总人口数还要多39万。广袤的国土空间、不断完善的城市体系和各地区拥有的规模可观的人口,可以保障产业“雁阵”转移在国内区域间进行,每个产业都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做支撑,即便在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依然有充足的人口规模保障产业种类不会减少,这造就了我国地区间产业的分布与产业体系的完整。同时,可以为承载产业的升级、分工和转移提供足够的回旋空间。

从人口流动来看,2017年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44亿。未来伴随城镇化、区域异质性的发展,人口流动迁移仍然会保持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人口流动和迁移影响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劳动力在地区间重新配置能够更好地促进产业在地域间的转移与升级,为经济实现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面对人口持续老龄化、老年人口增长和劳动力负担加重,只要充分利用各个年龄人口和人力资源依然巨大的优势,通过社会化、专业化和分工深化,加以周旋调节,就能够满足养老服务所需求的资源,而不影响经济发展中生产领域的劳动供给。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人口回旋空间会得到进一步扩展,将有利于抵消养老负担加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总之,巨大的人口规模具有分工细化与专业化的天然优势,在技术进步上具有更大空间。丰厚的人力资本和巨大人口规模所形成的市场需求将促进产业裂变成长和分工升级,并在消费者、技术研发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塑造下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扩展,这些最终将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广袤的国土空间、不断完善的城市体系和各地区拥有的规模可观的人口为产业的升级、分工和转移提供了足够的回旋空间。人口流动和集聚可以优化人力资本与资源禀赋的配置。充分利用人口回旋空间,能够抵消老龄化的消极影响,扩大积极作用。因此,应该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抱有充足的信心,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我国经济一定会实现持续高质量中高速的发展。

(摘编自王金营、橙子辅导《经济发展中的人口回旋空间:存在性和理论架构》)

材料二


(摘编自蔡昉《阻断“递减曲线”应对老龄化挑战》)

材料三

人口数量红利的开始与消失都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由于人口数量红利难以实现永续,因此促进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化,最大限度释放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提升人口质量红利有以下两个途径。一是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实现人口质量红利的必要条件,因而要加大对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微博橙子辅导认为人口质量的改善一方面要重视人口健康问题,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在打造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教师团队,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的同时,落实好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努力解决人力资本错配问题。人力资本的低利用率会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进而阻碍人口质量红利的释放,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优化区域间产业结构、引导劳动力资源在行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以及平等性别观念等手段扭转人力资本在教育、地区、行业和性别层面的错配现状,以实现人口资本的有效配置,进而更好地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摘编自詹韵秋、王军《人口质量红利: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未来尽管人口将处于负增长,但劳动力以及高端人力资本仍然充足,可以保障基本产业的发展。

B.中国有着广袤的地理空间,不仅可以保障产业种类不会减少,也可以承载产业的升级、分工和转移。

C.充分利用人口回旋空间,拉动经济增长引擎,人口持续老龄化、老年人口增长的消极影响就会被抵消。

D.提升人口质量红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打造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教师团队,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人口规模大,国内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空间也就大,并可以提供大量促进产业发展的劳动力。

B.城镇化、区域异质性的发展,势必带来人力资源在地区间重新配置,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发达国家更相近,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说明我国人口数量红利正在减退。

D.无论人口正增长还是负增长,加大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化的力度,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3.下列选项中,与提升人口质量红利的途径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数据显示,科技创新行业平均工资为金融行业的76.87%,制造业平均工资为金融行业的46.59%,国有企业为主的金融业吸纳了大量人才。

B.2021年,国家开放三孩生育政策,并就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等问题作出规定。

C.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性别歧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认同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和性别不平等观念的人数有一定程度的回升。

D.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2019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超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16万亿。

4.材料一中数据使用较多,这些数据的作用是什么?请举例具体阐释。(4分)

5.橙子辅导认为,中国虽然面临老龄化挑战,人口红利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底气。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生太长了(节选)

张洁

他显然受了重伤,孤零零地躺在雪地上,血在他的身下漫开,就像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他就那么无声无息、仰面朝天地躺着。

他在等什么,在等死亡吗?

难道还有一个生命比我更渴望离开这个世界?距他不远的地方,还撂着一支猎枪。是械斗?逃犯?被人暗算,还是自杀?......

他看见了我。那本就疼痛异常的眼睛里,立马添上了绝望。

我只是慢慢走近他,围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近看看又远看看。

即便生命垂危,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我们与生俱来的恶意,还有嫌恶、拒绝、恐惧-千真万确的、毫无道理的恐惧。

我有些失望,即便是恐惧,如果,那是一种对我们有着深刻了解后的恐惧,是多么合情合理。可是他的恐惧,不过由成见而来。无所不知的人类,怎么会是这样?除此,他的眼睛里还有一种无由的仇恨。

是的,眼下我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结果他的生命,只要张开我的嘴,一嘴就可以咬断他的脖子。

可是我没有那样做。

尽管或许他扼杀过我的兄弟、姐妹、亲人和朋友。而面对一道送上门的佳肴,很多狼都会这样做,但那不一

定是我的习惯,这可能正是我和其他狼的区别。

我贴近他的面颊,仔细辨嗅他的气息,人的气息。那气息与我从前在远处嗅到的是十分不同。似乎已经失去生命的原汁原味和纯粹,而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气息,还是人类共有的气息?

正在我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我的善意时,我的嘴巴突然咧了一咧。向上咧开的嘴巴,肯定将我那上斜的眼梢推得更加上斜,于是我那张脸,便像是有了笑意。

天下有谁能看到一只狼的微笑!

而后他看上去果然放松了许多。他一定也从来没有与一只狼,这样近距离地对视过。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我的眼睛,还有我眼睛里饱含着的对他的悲悯、友善和毫无戒备。

有那么一会儿,他似乎也想接近我,甚至心存幻想,幻想着我的营救-不管我是不是一只狼,只要是一个生命,可能就会有对另一个生命的惺惺相惜。

可我知道,即便我救得了他,他也活不成了。从他的身体里,已散发出如此糜败、驳杂的气味。这岂止是人体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味,更是灵魂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味......我敢肯定,他的历史是一个失败的历史,不然,他决不会因为他人的一枪,抑或自己的一枪,躺倒在这里。

可就那么一会儿,他的心绪还是被戒备、怀疑所代替。或许因为我一直在凝视他的眼睛。既然我能探知河流的深底,那么我想我也能从他这里了解到,为什么人总要杀死我们,总要置我们于死地?即便在我们无碍于他们的时候。

于是,他又在重新估量我的来意,却永远不会理解,我的到来与他所想的那些鸡零狗碎毫无关系。我看到他的眼睛往那支猎枪上很快地一扫。

我也即刻明白了此时那支枪对他的非凡意义。它既能帮他克服对我的恐惧,又是他唯一的依赖......于是我用我的前爪和嘴,将那支距他不远的猎枪,一点点地推向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而人是需要“依靠”这种情状的动物,尤其他们的精神,从来是难以独立的。

但他根本不理解我把那支枪推向他的含意和动机,惊恐地躲避着,就像我能拿起那支枪,对他扣一扳机似的。不,不是他的身体在躲避,那身体已无法移动。而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那些我曾以为我们狼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在我的眼前瞬间垮塌。却掩藏不住对得到那支枪的渴望,也就是杀死我的渴望。

他一定想不到,一只狼为什么会这样做,也会认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杀机!在他的精神、意志垮塌的这个瞬间,我还看见了“人”,并诊断出他的疾病,诊断出不论是他杀或是自杀的根由。

也明白了他们总以杀死我们为乐子,从来是没有缘由的。如果非要说到缘由,那就是他们的信条使然:“只有你死,才是我活。”

他们不像我们,在我们的天地里,每时每刻,我们和多少兽类缓缓地擦肩而过。有时甚至同时、同饮一江水,如果我们能够像人类那样,可以种植粮食,可以烹调食物,我们肯定不会为了饥饿去攻击掠杀其他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狼的生命里,有残酷、有厮杀、有血、有弱肉强食,就是没有卑琐、卑鄙、阴暗、贪婪、下流......我终于明白,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我深究之处,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

这时,我听到了来自远处的狼群的嗥叫,便索然无味地从这个人的身边站了起来,向远处的狼群跑去。我径

直向雪原深处跑去,那广漠得让人恐怖的雪原。嗅到了熟悉的、活生生的有滋有味的气息。

可是枪声又响了。

我的身体也随之强烈一震。我知道,那一枪是给我的。这个毫无生还可能的男人,终于向我射出了他此生最后的一枪。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他”集中表现了人性,而“我”这一形象则更饱满丰富,既有狼的共性,也有和群狼迥异的特质。

B.“他”的气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不明”是因为其欲望不单一,混杂着对活下去和杀死“我”的渴望。

C.“我”把枪推向“他”,目的是让“他”杀了自己,既消除“他”的恐惧,也成全“我”离开世界的愿望。

D.通过对“他”研究,“我”看清了人类丑陋卑劣的本性,失望之下,彻底摒弃了以前对“人”的美好想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他”身下漫开的血比作“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不仅表现了血流之多,而且渲染了死亡的血腥恐怖,表达了对人类相互残杀的抨击。

B.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比如前后两次写到猎枪,第一次暗含了事件的因果,第二次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又都巧妙地为后边的开枪埋下了伏笔。

C.对“我”的形象塑造兼顾了人和动物的双重属性,对濒死者的悲悯和对人性的剖析,是仁者之心、哲人之思;张嘴咬脖、眼梢上斜等是狼的特点。

D.与以情节交代为主的小说不同,本文偏重于对人物感官印象和心理联想的呈现,叙述语言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情绪化,庄重典雅而又简洁流畅。

8.小说以狼的视角,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9.“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小说通过狼与人的对比,倡导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父良,潜心伊洛之学,及天文律历,无不精究。性颖悟,生三岁,家人示以书帙,辄识风、丁二字。六岁就学,十三学九数,辄造其极。岁己酉,太保刘秉忠北上,途经中山,见而奇之,及南还,从秉忠学于磁之紫金山。癸丑,秉忠荐之世祖,召见于六盘山,命辅导裕宗,为太子伴读。中统二年,擢太子赞善。三年,裕宗封燕王,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敕两府大臣:凡有咨禀,必令恂与闻。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恂言:“太子,天下本,付托至重,当延名德与之居处;况兼领中书枢密之政,诏条所当遍览,庶务亦当屡省。”帝深然之。

恂早以算术名,裕宗尝问焉。恂曰:“算术,六艺之一,定国家、安人民,乃大事也。”裕宗问以心之所守,恂曰:“许衡尝言: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则虽摹千万纸皆不差;本既差,则摹之于纸,无不差者。”裕宗深然之。诏择勋戚子弟,使学于恂,师道卓然。及恂从裕宗抚军称海,乃以诸生属之许衡,及衡告老而去,复命恂领国子祭酒。

帝以国朝承用金《大明历》岁久浸疏,欲厘正之;知恂精于算术,遂以命之。恂荐许衡能明历之理,诏驿召赴阙,命领改历事,官属悉听恂辟置。恂与衡及郭守敬等,遍考历书,昼夜测验,创立新法,参以古制,推算极为精密。历成,赐名《授时历》,以其年冬,颁行天下。

十八年,居父丧,哀毁,日饮勺水。帝遣内侍慰谕之。未几,卒,年四十七。初,恂病,裕宗屡遣医诊治,及葬,赙钞二千贯。延祐二年,赠推忠守正功臣、光禄大夫、司徒、上柱国、定国公,谥文肃。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重庆一诊《元史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B.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C.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D.初/中书左丞许衡集唐虞以来嘉言善政/为书以进/世祖尝令恂讲解/且命太子受业焉/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己酉,采用干支纪月方式所表示的月份,干支纪月和干支纪年都以六十为一个周期。

B.国子祭酒,学官名,为国子监的主管者。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C.“赴阙”指入宫觐见皇帝。阙,古代皇宫前面两边供瞭望的楼台,代指帝王的住所。

D.哀毁,因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常作居丧尽礼之辞。古人居丧又可称作丁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恂聪颖过人,三岁就能识字,六岁开始上学,十三岁学习九数,并且达到了最高水平;后来得到刘秉忠的赏识,跟随他在紫金山学习。

B.王恂受命辅佐指导裕宗,担任太子伴读,后又被提拔为太子赞善;裕宗对他深为倚重,下令两府大臣,凡有咨询禀报,必须让王恂参与。

C.王恂学识渊博,是一位难得的良师,因而裕宗令其负责教授所有皇亲国戚的子弟;后来由于许衡告老还乡,裕宗又让他兼任国子祭酒。

D.王恂认为算术在六艺中地位十分重要,有定国安民的作用;他与郭守敬等人遍参历书,日夜观测天象,并做精密推算,创立了新历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则虽摹千万纸皆不差。译文:

(2)帝以国朝承用金《大明历》岁久浸疏,欲厘正之。译文:

14.对于调护太子,王恂有哪些主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日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南桥、西第:均在洛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游寓”二字点明诗人宦游的处境,“秦”字点明宦游的地点,照应了题目中的“京中”。

B.第二句关键在“看春”二字,内容上交代了“愁”的原因,结构上又领起下文对春景的描绘。

C.颔联两句选取典型场景,刻画了京中春天的生机盎然,“徒”“漫”二字又流露出无限的惆怅。

D.尾联构思新颖,其中“明年”“倍还”等语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洋溢着昂扬乐观的情绪。

16.诗歌先言“不当春”,后边又说“应尽兴”,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代的圣人,“       ”,犹且从师学习;然而,当今的普通人,“       ”却以从师学习为耻。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的雄心,但最终落得“           ”的结局。

(3)作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意象,“归雁”常被诗人赋予游子、征人思乡的意味。例如“        ”中即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神话     ,而希腊神话是长篇大论。这不免让人觉得中国神话低人一等,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多数人看到的希腊神话,是十九世纪德国诗人施瓦布的改写创作本,很难说是其本来面目。而两千年前的故事,对于中国的神话研究者都不以为意,反而认为那是不正宗的。对于千年前的文献《搜神记》《列仙传》,研究者都不敢当作神话材料,事实上那是     的神话。比施瓦布早几百年的明代作家周游的《开辟演义》,要算故事完整、情节跌宕的神话读本了。若以施瓦布的希腊神话故事来比照,《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        的故事,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神话。

有人怀疑希腊神话的真实性,因为缺少必要的考古发现;(         ),如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相关语言文字叙事。因此,中国古代     的神话也不少,关键是选择哪些来传承传播。且中国神话有不同于希腊神话的独特价值,如大禹治水体现的牺牲精神、开拓精神以及科学意识,是中国精神的象征,也是世界级文化遗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片言只语          货真价实              波澜壮阔              鸿篇巨制

B.断简残篇           真材实料              气势磅礴              鸿篇巨制

C.断简残篇           真材实料              波澜壮阔              连篇累牍

D.片言只语          货真价实              气势磅礴              连篇累牍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然而大量的文物遗存表明,中国神话也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B.然而中国神话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有大量的文物遗存

C.然而文物的大量遗存,表明中国神话的存在的确是真实的

D.然而中国神话是真实存在的,也的确拥有大量的文物遗存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两千年前的故事,对于中国的神话研究者都不以为意,甚至认为那不是正宗的。

B.而中国的神话研究者,对于两千年前的故事都不以为意,反而认为那不是正宗的。

C.而中国的神话研究者,对于两千年前的故事都不以为意,甚至认为那是不正宗的。

D.而两千年前的故事,对于中国的神话研究者而言都不以为意,反而认为那是不正宗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盲盒让人迷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惊喜。但是,    ① 。盲盒消费浪潮之下,存在虚假宣传、到手商品与宣传不符、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有地方消保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件不同品牌的玩具盲盒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8件有安全隐患,存在造成儿童呼吸道堵塞进而导致窒息的风险,真可谓怀着“拆开有惊喜”的期待,      。盲盒营销击中了猎奇心态、攀比心理等人之“软肋”。不可预见性让人感觉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盲盒诱惑大家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刺激非理性重复购买;人们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微博橙子辅导降低产品抽中概率,被不断刺激,过度消费.....盲盒营销商品,很多时候不是“真需要”,只是“超想要”。连一些成年人都无法基于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作理智消费选择,更何况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懵懂无知,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以“人们”为开头,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之与后面一句一起构成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微博橙子辅导》2021人物中国航天人)

航天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扇窗口。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科技创新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新阶段。“三跑”之论,让人欢欣鼓舞,也让人唏嘘感叹,更带给人冷静的思索。作为青年学子,你对于“跟跑、并跑、领跑”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A项,整合材料一第一段可以得知。B项,从“广袤的国土空间、不断完善的城市体系和各地区拥有的规模可观的人口······提供足够的回旋空间”看,地理空间至多只是一个因素,不可以保障产业种类和承载产业的升级、分工和转移。C项,原文是“有利于抵消”,与“就会被抵消”程度上有差异。D项,只是重要因素之一,不能说是“关键”。)

2.A(国内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空间还受购买力制约,劳动力供给还受劳动年龄人口的影响。)

3.D(A项说明人力资源在行业之间配置错位,不利于释放人口质量红利;B项是释放人口数量红利的措施;C项性别歧视可能带来人力资源在性别层面错配,不利于释放人口质量红利。)

4.①列举数据,直观而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如“到2030年之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人口规模将分别占到2亿~3亿和0.6亿~0.8亿”,说明到2030年之后,我国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人口规模大;②用作论据,强化论证,使观点更具说服力,如“到2030年之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人口规模将分别占到2亿~3亿和0.6亿~0.8亿”,证明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将会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资源”这一观点。(每点2分,共4分)

5.①人口数量红利并未消失:中国人口规模仍大,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低龄老年人(65~75岁人口)也会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补充。②人口质量红利加速释放: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将会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资源;国家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提高人口质量并努力解决人力资本错配问题,就会加速产生“质量红利”。(每点2分,共4分)

6.C(“我”并不是让“他”杀了自己,只是让“他”能在死前得到安宁,精神有所依靠,至于“他”拿到枪会对“我”怎么样,“我”并不在意。)

7.A(作者笔下死亡并不血腥恐怖,此处也没有对人类相互残杀的抨击。此处描写反而带着无与伦比的美感,很好地烘托了“我”“渴望离开这个世界”的心境。)

8.①采用动物小说的形式,增加新奇感和吸引力;②以狼的视角讲述,造成间离效果,让读者冷峻审视人性、反思人生;③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淡化情节,更好地展开对生命、对世界的哲学思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9.①有尊严地面对死亡;②对别的生命充满悲悯与友善;③对世界和他人秉持理性的认知;④充满血性、光明正大地进行竞争。(每点2分,任答3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B

11.A(此处是干支纪年,不是纪月,与《兰亭集序》“岁在癸丑”同;且干支纪月不是六十为一个周期。)

12.C(原文为“诏择勋戚子弟,使学于恂”,裕宗只是选择了部分有功勋的大臣和皇亲国戚的子弟让王恂教授。)

13.(1)人心如同印刷的模板,只要模板不出差错,那么即使印刷成千上万张纸都不会出差错。(4分)

(2)皇帝认为本朝沿用金代《大明历》,年岁久远逐渐变得不精确,打算订正它。(4分)

14.①延请德高望重者和太子交往;②让太子阅读皇帝颁发的全部诏令;③让太子经常接触各种政务。(每点1分,共3分)

15.B(“交代了“愁'的原因”错,“看春不当春”是愁的结果。)

16.①“不当春”写京中的自己无心赏春,“尽兴”则在想象洛阳友人群游尽兴,一实一虚,形成鲜明对比;②用虚笔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每点3分,共6分)

17.(1)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封狼居胥仓皇北顾(“赢得仓皇北顾”亦可)

(3)示例一: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示例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示例三: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A(片言只语指简短零星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断简残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字或资料。货真价实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真材实料意思是真正的好材料,绝不搀假。波澜壮阔形容江河湖海等水势辽阔,比喻声势浩大,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指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盛大。鸿篇巨制指文章规模宏大;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词冗长。)

19.B(分号前的陈述对象是“希腊神话”,与之对应分号后陈述对象当为“中国神话”,故排除A、C;对应前文,分号后的两个分句也应是因果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故排除D。)

20.C(原文主客颠倒,应为“中国的神话研究者”对于“两千年前的故事”,故排除A、D;“不以为意”和“认为不正宗”是递进关系而非相反关系,所以当用“甚至”而不是“反而”,故排除B。)

21.①不能无视盲盒营销的副作用   ②收获的是难以预见的惊恐③根本无法抵挡盲盒的诱惑(每处2分,共6分)

22.人们因盲盒的不可预见性感到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因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的诱惑,非理性重复购买;因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5分)

参考译文: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父亲王良,潜心研究程颐程颢兄弟的理学,对于乐律历法无不精心研究。王恂禀性聪悟,三岁就能识字,家人把书籍给他看,就能认识“风”“丁”二字。六岁开始上学,十三岁学习九数,对它的研究就已到达顶点。己酉年,太保刘秉忠北上,途经中山,见到王恂,认为他是奇特之人。等到秉忠南还后,王恂即拜秉忠为师,跟随他在磁州的紫金山学习。癸丑年,秉忠把他推荐给世祖,世祖在六盘山召见他,命令他为太子裕宗之伴读。中统二年,擢升为太子赞善。三年,裕宗被封为燕王,为中书令,兼管枢密院事,他下令两府大臣:凡有禀报,必让王恂参与并得知内情。当初,中书左丞许衡汇集唐、虞以来良言善政编成文书进呈皇上,世祖曾经让王恂讲解,并且命令太子以王恂为师。皇帝又命令王恂慎重照顾太子的饮食起居,不是应当接触的人,不准(他们)侍奉在太子左右。恂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负有国家存亡的重任,理当请德高望重的人与太子住在一起。何况太子兼领中书省枢密院两处政务,皇帝颁发的条令应当逐一阅读,一切政务也应一一过问。”这些话帝都深表赞同。

恂早年凭算术著名,裕宗曾向他求教,王恂说:“算术是六艺之一,能使国家、人民安定,是大事。”裕宗问他关于修养心性的意义,恂说:“许衡曾说过,人心如同印刷的模板,只要模板不出差错,那么即使印刷成千上万张纸都不会出差错;如果印版错了,那么印在纸上没有不出差错的。”裕宗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帝挑选有功勋的皇亲国戚子弟,让他们拜王恂为师,王恂为师之道卓越突出。等到王恂随裕宗到称海抚慰军士,(裕宗)就把众弟子交给许衡教导,衡告老还乡后,又命令王恂兼任国子祭酒。

皇帝认为本朝沿用金代《大明历》,年岁久远逐渐变得不精确,打算订正它;知道王恂精通算术,于是命他做这件事。王恂则举荐能够懂得历法的道理的许衡,于是下诏以驿马传召许衡赴朝统领修订历法一事,而参与的官员任凭王恂安排。王恂与许衡及郭守敬等,广泛参考历书,日夜观测天象,做精密推算,创立新历法,并用古制进行验证。新历编成,赐名为《授时历》,并在当年的冬天向天下颁布施行。

至元十八年,王恂因父亲去世哀痛过度,损伤身体,每天只喝一勺水。皇帝派遣内待宽慰他。不久病卒,年四十七岁。当初,王恂患病期间,裕宗多次派遣医生前往诊治,等到下葬时又赐钞二千贯为安葬费。延祐二年,赠推忠守正功臣、光禄大夫、司徒、上柱国、定国公,谥号文肃。

点击查看 重庆语文试题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