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米高考 >河南高考 >河南高考试题 >河南语文试题 >正文

2022届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语文押题信息卷

2022-05-14

2022届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押题信息卷(一)

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语空间是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在国际上实施影响力和展现实力的场域,是一个国家在全球话语体系建构中的能力和实力的具体体现。
话语就是说话或所说的话,是人类表达思维、思想的形式。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话语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大,逐渐由学术领域扩展到新闻传播领域,又逐渐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拥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我们此处采用广义上的“话语”,既指话语本体,也指被喻化的“实体话语”。新时代以来,我国的话语空间,包括领域话语空间、区域话语空间在内的宣誓和建构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首先是完善了既有的一系列话语空间范畴。在新时代,我国提出“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两个国内领域话语空间,为国民提供了国家复兴的伟大构想。此外,在国内区域话语空间方面,我国提出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等一系列的话语空间范畴。这些概念完善了中国人民奋斗的话语空间范畴。在全球话语空间的建构中,也完善了全球的话语空间范畴系统,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区域共同体”“抗疫共同体”以及“一带一路”等具有全球性质的话语空间范畴。这些范畴的提出,在既有世界秩序分崩离析之际,及时进行了补缺,适时地服务于全球新秩序的建构,使中国成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的引领者。
此外,利用既有的国际话语空间,充分发挥中国的话语功能,强化了国家话语权。我国充分发挥话语空间、话语体系建构的引领作用,利用既有霸权国家“退群”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有力地打击了逆全球化势力。近年来,个别霸权国家利用国内优先政策,先后退出许多国际组织,妄图制造混乱,重构、制衡世界秩序,让出了大量的国际话语空间,为我国国家话语空间的拓展提供了良机。中国趁此机会主动出击,及时补缺,强化了中国的全球话语权。同时,我国还主动加入了一些新成立的区域话语空间组织,比如“二十国集团组织”,促进了我国话语空间体系的建构。
我国还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话语空间和区域话语空间。比如,在地理空间上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组织”等;在金融货币领域建立了“亚洲投资银行”以及石油期货人民币结算系统,正逐渐摆脱以美元、英镑等为结算货币的控制;在近地空间和外太空领域,中国成功组建了北斗导航系统,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大大延伸了中国的外层空间话语,增强了中国的太空话语权。
总之,新时代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举措,及时利用国际秩序的变化,勇于主动出击,大大拓展了我国的领域话语空间、区域话语空间,不但为自身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同时也在全球新秩序的构建中起到引领作用,使我国成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中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陈汝东《新时代我国话语空间拓展的挑战与对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狭义上的“话语”不同,“话语空间”中的“话语”是广义上的概念,是抽象而模糊的。
B.我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全球性质的话语空间范畴,有助于全球新秩序的建构。
C.我国一方面利用好既有的国际话语空间,同时又主动出击,适时拓展新的国际话语空间。
D.中国成功组建北斗导航系统,这一新的领域话语空间的开拓,增强了中国的太空话语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话语和话语空间的解释,使读者对我国新时代以来的话语空间有了更好的认识。
B.文章阐述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在领域话语空间、区域话语空间取得的成就,具有积极意义。
C.文章在论证思路上,先引出论题,进而诠释概念,再提出观点,然后分点论述,最后加以总述。
D.文章主要运用引证法阐述我国已成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中的重要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话语空间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全球无可取代的地位以及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实力。
B.在既有世界秩序分裂崩溃之际,我国及时进行补缺,完善了全球的话语空间范畴系统,成为新时代的引领者。
C.霸权国家的“退群”行为为我国加入新成立的区域话语空间组织提供了良机,促进了我国话语空间体系的建构。
D.新时代以来,我国采取相应措施,在地理空间上、金融货币领域、近地空间和外太空领域都开拓了新的话语空间。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试点地区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全面分析问题与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党中央对“双减”工作作出决策部署以来,各试点地区迅速行动,采取有力举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中央要求和试点目标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各试点地区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改革创新,务必取得更大实效。
会议要求,各试点地区——
思想认识要有新高度。“双减”试点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中央选择九地作为试点地区,就是要针对治理中的难题,率先试验,进行突破,试点地区必须提高认识、担起使命、扛起责任、勇于探索,为全国“双减”工作提供经验、做好示范。
把握政策要有新提升。要真正吃透“双减”文件精神,深刻理解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的配套文件,要立足当地实际,针对需要,抓紧研究出台相关细化政策,为基层抓落实做好保障。
攻坚克难要有新突破。落实好“双减”政策要求,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备改审”、实行政府指导价,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等工作,在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联合治理要有新起色。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教育部门要做好上传下达、左通右联的协调工作,推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大治理合力。
(摘编自《教育部召开推进会,对“双减”试点提出4个“新”要求》)
材料二:
 
(数据来源: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统计)
材料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新时代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双减”背景下的教师发展体系构建提供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总指导。
要创新教师发展体系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破思维惯性,真正领会“双减”工作的精神实质,坚定素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方向,凡是不符合这一精神的要坚决改正。要协调教师发展中的职前和职后、信念与能力、教学与研究、教书与育人、减负与提质、校内与校外、师生与家校等关系,以“双减”工作精神为指引,加强能力培训,在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破解“双减”推进中的各种难题。
要以绿色理念构建符合“双减”精神的教师发展长效机制,立足国情世情开展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生态,以好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教师教育和培养学生。要以开放理念拓展和充实教师发展体系,要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着眼教育的未来,汲取世界各国教师发展的有益经验,培养教师开放的视野。要秉承共享理念,将服务社会进步、服务终身学习纳入教师发展目标,推动教师发展成果和学校教育资源更好地影响和辐射社会。
(摘编自严帅《构建适应“双减”的教师发展体系》)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工作推进会以来,全国各地“双减”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
B.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统计显示,“双减”工作影响社会稳定。
C.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构建适应“双减”政策的教师发展体系,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D.教师要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有开放的视野,就必须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教师的有益经验。
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减”政策实施后,超四成家长打算不再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改由自己辅导;大多数家长不认可“私教”“私下攒班”等做法。
B.“双减”政策实施后,保持观望态度,看后续配套措施的家长最多,说明很多受访家长对于“双减”政策后的变化还未做好充分的打算。
C.在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上,内容安排是否充实和时间能否高效利用成为家长最关注的方面,六成以上的家长关注这两个方面。
D.对于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半数以上的家长关注能否符合孩子兴趣以及人身安全能否保证,关注是否是菜单式服务可选项多的不足三成。
6.怎样发挥合力,使“双减”取得实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岸
张建春
老圣在水上漂了一辈子,小船是家,鱼是庄稼,一茬茬地收割,丰年歉年,水和鱼养活自己,养活家。
六十岁,正好六十岁,老圣要上岸了。
上岸老圣不情愿,和水和船和鱼打了几十年交道,舍不得。舍不得也要上岸,禁渔了。
水是大湖,八百里的方圆,烟波浩渺。大湖长鱼,形形色色的鱼,形形色色的虾蟹,在水里热闹。热闹时,老圣下网,网网不空。
近些年,热闹的景象少了,老圣下网,空着的时候十有七八。
鱼都哪儿去了,老圣明白,捕捞的船太多,网太密,鱼虾蟹来不及长。一些鱼多年不见了,比如胭脂鱼,几年里就没见过影子。
胭脂鱼漂亮,透明,手指头粗细,一抹胭脂红从身体透出,美美的。
胭脂鱼味美,熬汤,鲜得天下无味。
消失的何止胭脂鱼,多了去了。就连过去一捞一层的毛刀子鱼,也稀巴巴的了。
禁渔了,禁渔好呀,再不禁,再滥捕,大湖中的鱼恐怕就要绝迹了。
不过,上岸,老圣还是不舍。老圣十五六岁上船,在船上生活了四十多年,白天撒网,晚上枕着波涛睡觉,习惯了水,习惯了水上的生活。
不情愿归不情愿,老圣还是弃了船上了岸。
岸上有房子,房子在湖边,推门见到湖。
上岸的老圣临湖,却和水远了。
日子有得过,政府安排得好,六十岁也是退休的年纪,该享享清福了。
儿女们大了,在城里安家,可以随了去,老圣不去,湖好呀,水好呀,鱼好呀。
老圣和老伴在湖边守房子,也守湖。
上岸的老圣闲不住,干啥事呢?老伴出了主意,没事吧,到湖滩去转转,当活动筋骨,当城里人散散步。
老圣想,也只能如此了。老圣下了湖滩,过去的大湖安静了下来,千帆竞扬的场面不见了,湖一下子就空旷了下来,尽管风浪不息,湖仍显得安静。
老圣贴近着湖水走,浪拍在他的鞋上,鞋潮了,干脆脱了鞋,让湖水浇个痛快。
一天一天就这么过了。老圣想有个奇遇,比如碰上一条鱼,可惜一次也没遇上。许多年前可不是这样,有水就有鱼,在湖水中走,鱼撵着啃脚趾头。
老圣有些懊恼,怎不见鱼?接着自责,鱼不见了,和自己有关,四十多年捕杀的鱼还少呀!老圣的自责一天天加深,有时把手伸进湖中的礁石,狠狠地磨,磨得快出血。
老圣问自己:回到从前,还会下湖当个渔民吗?老圣回答自己:不了,不了。没鱼的湖少鱼的湖,还算个湖吗?不算。老圣得出结论,自己参与了对湖的谋杀。
有一天,老圣和人打了一架。六十岁的人打架不光彩,但打了,打得痛快。
原因摆在那儿,有人在湖边偷捕鱼。鱼毛都没偷到,但摆开了架势。老圣制止,偷捕的人欺他人老,不当回事,老圣动手扯网,就打起来了,打得结了球。
事后,老圣多了件事,不仅仅是在湖滩上转转,还多了重任务,巡湖。
“巡湖”这个词是老圣独创的,说给老伴听,老伴认可,又加了句赎罪。捕杀太多,得给鱼和湖赎罪。
赎吧,老圣把巡湖当了回事,天天拎根木棍出门,还真撵走了一个又一个偷偷捕鱼的人。偷鱼人心虚,喊上一两声就跑了。
日子过得快,一天老圣脱了鞋在湖水中走,眼前一亮,天啦,一抹胭脂红。
是一群胭脂鱼,是一群胭脂鱼!老圣喊了起来,鱼似乎一点不怕老圣,在他赤裸的脚边打转,还有几条轻轻咬着他的脚趾。
老圣突然泪流满面。老圣跑回家和老伴说,老伴也高兴,随着到湖边,胭脂鱼还在,一大群,将湖水映成了胭脂色。
老圣说:真好!老伴说:真好!是真的好,真好!湖水荡来荡去,胭脂鱼不紧不慢,有几条还悠悠地向湖边游,似也想上岸。
湖滩上有小花在开,红红的,泛胭脂色。大地上一抹好风光哦!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小船是家,鱼是庄稼,一茬茬地收割”,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鱼对于老圣一家的重要性。
B.小说中“老圣下网,空着的时候十有七八”与上文“热闹时,老圣下网,网网不空”形成对比,表明禁渔的必要性。
C.“老圣和老伴在湖边守房子,也守湖”一句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老圣对湖对鱼的喜爱,引出下文老圣“巡湖”的情节。
D.小说多用短句,语言质朴,简洁明快口语化,合乎人物身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原貌与人物的性格特点。
8.小说标题“上岸”有哪些丰富内涵?请简要分析。
9.现准备将本文推荐给杂志《微型小说选刊》,请你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表现三个方面写出推荐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武帝后元元年,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犹与久之。欲以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上乃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二年春二月,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光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昭帝始元二年春正月,封大将军光为博陆侯。元平元年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宫,无嗣。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光与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终迎昌邑王贺诣长安邸。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昌邑王即位,淫戏无度,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及昌邑王废,光遣宗正刘德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家,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猎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封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宣帝地节二年春,霍光病笃,车驾自临问,上为之涕泣。三月庚午,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霍氏骄侈纵横,及谋反,欲废天子而立霍禹,会事发觉,禹要斩,诸女昆弟皆弃市。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十家。
臣光曰: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B.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C.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D.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丑,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革命”之“辛亥”,文中的乙丑即乙丑年。
B.昭帝,是刘弗陵的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谥号为“昭”的皇帝一般都有好名声。
C.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封建制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一般只授予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还可用于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特别疼爱小皇子刘弗陵,在观察群臣之后,他以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暗示霍光,让他将来要辅佐刘弗陵继承君位。
B.汉昭帝死后,没有留下子嗣,霍光没有选择大臣们都支持的广陵王刘胥,而是迎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帝,后来,霍光等人又暗中合计将其废黜。
C.霍光深得汉宣帝器重,霍光病重,汉宣帝亲自驾车登门慰问,为之伤心落泪;霍光去世,汉宣帝和皇太后亲自参加霍光的丧礼。
D.霍光的后世子孙骄奢跋扈,后来还图谋反叛,最终失败,几十家受霍氏家族牵连而被诛杀,这引发了后世史臣司马光的感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年春二月,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2)欲废天子而立霍禹,会事发觉,禹要斩,诸女昆弟皆弃市。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①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②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注】①襄邓:即襄州、邓州一带。②汉水:长江的支流,流经襄州境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点出诗人同朋友一样的人生遭遇,为诗歌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B.“逐转蓬”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与友人颠沛流离的迁移生活。
C.诗人和朋友分别多年,晚年相逢,此时春天已逝,社会正处于动乱之中。
D.尾联以“汉水”“楚云”代指分别后两人所处之地,相去万里的离别之悲催人泪下。
15.本诗颈联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善用神话传说,如诗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以显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有了“_________”这样的秦蜀相通。
(2)李商隐《锦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如月光中带泪的珍珠那样的伤感,又如蓝田美玉一样引人怀恋的迷离惝恍。
(3)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功的影片是艺术家的       之作,片中往往不乏经典桥段。所谓经典桥段是指影视作品中有戏剧性、感染力,辨识度高,能够广为流传的场面。影视作品的经典桥段往往集中体现作品的“戏核”,是一部作品传达精神主旨、价值理念和审美特色的高光时刻。电视剧《功勋》片头让8位扮演“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演员从远处走向镜头,渐渐地以获得者本人的形象走出画面。(     ),观众不禁喟叹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由此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佩与感动。《无名英雄于敏》单元中,于敏在得知试验成功后舒展国旗、长久伫立的场景,以       的戏剧张力,诠释了科学家们        的意志和        的爱国情怀。
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却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某些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场面在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主旋律影视作品承担着弘扬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多有机构成作品整体的经典桥段,让主旋律和正能量走进观众心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处心积虑     风平浪静     固若金汤     颠扑不破
B.呕心沥血     静水流深     坚如磐石     忠贞不渝
C.处心积虑     静水流深     坚如磐石     颠扑不破
D.呕心沥血     风平浪静     固若金汤     忠贞不渝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功勋前辈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今他们逐渐老去
B.生动地再现了功勋前辈壮丽的人生,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功勋前辈们而今逐渐老去,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D.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地再现了功勋前辈壮丽的人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却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作品中某些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B.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却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某些场面在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
C.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甚至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作品中某些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D.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甚至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某些场面在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
八、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①   ,同时,也在一步步蚕食着生态环境。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速度极其缓慢,太阳、热量、细菌都难以破坏其结晶结构,随意丢弃塑料废弃物既会破坏环境,最终也会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
②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作为原料的新型塑料应运而生。生物可降解材料指的是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或蚯蚓的作用下可自然分解的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聚合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藻类形成的自然环境),能够在行业标准认可的时间之内进行生物降解。
生物可降解塑料听起来似乎是传统型塑料的完美替代品,能够作为塑料危机的解决方案。   ③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所谓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实际上并非一劳永逸的替代方案,它对人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的危害并不比传统塑料小。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冬残奥会拉下帷幕。巨型留声机流淌着时光,也留存了精彩瞬间;由定音鼓构成的“表盘”演绎着残健共融的故事,也标注了奋斗的轨迹。盛会结束,但双奥记忆永不磨灭。坚韧不屈、乐观进取的精神、“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念,更会和日月同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D
3.D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抽象而模糊的”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我们此处采用广义上的‘话语’,既指话语本体,也指被喻化的‘实体话语’”说明,广义上的“话语”有明确所指,并非“抽象而模糊的”。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引证法”错,文章主要用的是例证法。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全球无可取代的地位以及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实力”错,于文中无据,原文只是提到“话语空间是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在国际上实施影响力和展现实力的场域,是一个国家在全球话语体系建构中的能力和实力的具体体现”。
B.“成为新时代的引领者”错误,由第三段“这些范畴的提出……使中国成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的引领者”可见,是“成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的引领者”。
C.“霸权国家的‘退群’行为为我国加入新成立的区域话语空间组织提供了良机”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近年来,个别霸权国家利用国内优先政策,先后退出许多国际组织……中国趁此机会主动出击,及时补缺,强化了中国的全球话语权”可知,霸权国家的“退群”行为是让我国有机会“及时补缺”,而非为我国加入新成立的组织提供良机。
故选D。
4.C
5.A
6.①党中央:发挥领导作用,作出决策,研究部署各项工作任务。②各试点地区:提高思想认识,吃透文件精神,落实好“双减”政策要求。③教育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实施联合治理,推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④学校:培养适应“双减”的教师队伍,做好课后服务,满足学生成长需求。⑤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孩子健康成长。(意对即可)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工作推进会以来”概述不准确,原文是“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试点地区工作推进会”;“全国各地”扩大范围,原文是“各试点地区迅速行动,采取有力举措”。
B.“‘双减’工作影响社会稳定”无中生有,材料二图表中不能体现相关信息。
D.“教师要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有开放的视野,就必须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教师的有益经验”曲解文意,原文是“要以开放理念拓展和充实教师发展体系,要站在‘两个大局’的历史高度,着眼教育的未来,汲取世界各国教师发展的有益经验,培养教师开放的视野”,“要”的主语是国家,而不是“教师”个体。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超四成家长”错,材料二图1中不再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的家长和改由自己辅导的家长可能存在交叉,两项不能简单相加。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党中央对‘双减’工作作出决策部署以来,各试点地区迅速行动,采取有力举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可见,①党中央:发挥领导作用,作出决策,研究部署各项工作任务。
“各试点地区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改革创新,务必取得更大实效”“思想认识要有新高度……地区必须提高认识、担起使命、扛起责任、勇于探索”“把握政策要有新提升。要真正吃透‘双减’文件精神”“攻坚克难要有新突破。落实好‘双减’政策要求”可见,②各试点地区:提高思想认识,吃透文件精神,落实好“双减”政策要求。
根据“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教育部门要做好上传下达、左通右联的协调工作,推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大治理合力”可见,③教育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实施联合治理,推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根据材料二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态度和课后服务 “内容充实”“时间高效利用”“符合孩子兴趣”“人身安全”“师资力量”等要求,以及材料三“要创新教师发展体系的理念……要协调教师发展中的职前和职后、信念与能力……以‘双减’工作精神为指引,加强能力培训”“要以绿色理念构建符合‘双减’精神的教师发展长效机制,立足国情世情开展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生态,以好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教师教育和培养学生”可见,④学校:培养适应“双减”的教师队伍,做好课后服务,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根据材料二图表显示情况可见,大多数家长处于观望状态,较多家长仍关注上课与辅导孩子学习的情况,可见⑤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孩子健康成长。
7.A
8.①“上岸”表面指主人公老圣在禁渔政策实施后,离开水面,到岸上定居。
②又指主人公放弃捕捞,转而“给鱼和湖赎罪”,守护湖泊和鱼类。
③这一标题具有象征意义,表达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主题。
9.①小说在短小的篇幅中设置精妙的结构,既有前后对比,又有前后照应。
②小说的主人公老圣朴实的形象鲜明生动,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具有新时代特征。
③小说的主题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符合新时代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运用比拟的手法”错误,“小船是家,鱼是庄稼,一茬茬地收割”应是“比喻”,把“小船”比喻成“家”,把“鱼”比喻成“庄稼”。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内涵的能力。
 
结合“六十岁,正好六十岁,老圣要上岸了。上岸老圣不情愿,和水和船和鱼打了几十年交道,舍不得。舍不得也要上岸,禁渔了”可知,因为要禁渔,和水和船和鱼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圣不能再捕鱼了。“上岸”表面指主人公老圣在禁渔政策实施后,离开水面,到岸上定居。
结合“事后,老圣多了件事,不仅仅是在湖滩上转转,还多了重任务,巡湖。‘巡湖’这个词是老圣独创的,说给老伴听,老伴认可,又加了句赎罪。捕杀太多,得给鱼和湖赎罪”可知,老圣在和偷鱼人打完架后,每天的任务是巡湖,他认为自己捕杀太多,得给鱼和湖赎罪。“上岸”又指主人公放弃捕捞,转而“给鱼和湖赎罪”,守护湖泊和鱼类。
老圣离开水面,到岸上定居,并守护湖泊和鱼类,可见“上岸”这一标题具有象征意义,表达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主题。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小说在短小的篇幅中设置精妙的结构,结合前文“一些鱼多年不见了,比如胭脂鱼,几年里就没见过影子。胭脂鱼漂亮,透明,手指头粗细,一抹胭脂红从身体透出,美美的”可知,因为大量的捕杀,胭脂鱼多年不见了;结合后文“日子过得快,一天老圣脱了鞋在湖水中走,眼前一亮,天啦,一抹胭脂红。是一群胭脂鱼,是一群胭脂鱼!老圣喊了起来,鱼似乎一点不怕老圣,在他赤裸的脚边打转,还有几条轻轻咬着他的脚趾”可知,在禁渔后,胭脂鱼又一群群的出现了,既有前后对比,又有前后照应。
结合“老圣和老伴在湖边守房子,也守湖。上岸的老圣闲不住,干啥事呢?老伴出了主意,没事吧,到湖滩去转转,当活动筋骨,当城里人散散步”“赎吧,老圣把巡湖当了回事,天天拎根木棍出门,还真撵走了一个又一个偷偷捕鱼的人。偷鱼人心虚,喊上一两声就跑了”可知,上岸的老圣闲不住,把巡湖当了回事,天天拎根木棍出门,可见老圣的形象朴实,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具有新时代特征。
文章主人公老圣在禁渔政策实施后,离开水面,到岸上定居,在放弃捕捞后,转而“给鱼和湖赎罪”,守护湖泊和鱼类,表达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主题。小说的主题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符合新时代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10.B
11.A
12.C
13.(1)(汉武帝)后元二年春二月,皇上病重,霍光哭着问道:“万一陛下您不幸离世,应当由谁继承皇位呢?”
(2)想要废天子而另立霍禹为帝,恰逢事情败露,霍禹被腰斩,各女眷兄弟都被处以死刑。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田延年说:“将军是国家的栋梁,审查这个人认为不行,为什么不向皇太后建议,另选贤明的人立为皇帝呢?”霍光就引荐田延年当了给事中,暗底下跟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黜刘贺。
“此人”作“审”的宾语,“不可”为“审”的结果,“审此人不可”不需要断开,排除CD。
“贤”作“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文中的乙丑即乙丑年”错误。考查“乙丑”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用十天干十二地支两两相配用于标记年、月、日、时,这就是干支历。“乙丑”既可用于纪年也可以用于纪月、纪日、纪时,本文中的“乙丑”即为“乙丑日”,用于纪日。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汉宣帝亲自驾车登门慰问”理解有误。材料中的“车驾自临问”应理解为“宣帝亲自登门慰问”。车驾是用作帝王的代称。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笃”,重,严重;“不讳”,指死的婉词;“嗣”,继承,接续。
(2)“会”,恰逢;“发觉”,觉察到(隐藏的或以前没注意到的事);“禹要斩”,被动句;“弃市”,指死刑,此处含被动,被处以死刑。
参考译文:
汉武帝后元元年,钩弋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弗陵,只有几岁,身体就长得高大壮硕,又聪慧机智,汉武帝特别疼爱他,想立他为太子。只因他年纪幼小,母亲也太年轻,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汉武帝想选择合适的大臣辅佐刘弗陵,观察群臣,只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为人忠厚,可以当此重任。于是,汉武帝让黄门官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汉武帝)后元二年春二月,皇上病重,霍光哭着问道:“万一陛下您不幸离世,应当由谁继承皇位呢?”汉武帝说:“你难道没有理解先前赐给你的那幅画的含意吗?立我最小的儿子,由你像周公那样辅佐他!”乙丑日,汉武帝颁布诏书,立刘弗陵为皇太子,当时年仅八岁。丙寅日,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佐幼主。霍光辅佐幼主,政令由他自己发出,天下人都仰慕他的风采。汉昭帝始元二年春正月,封大将军霍光为博陆侯。元平元年夏四月癸未日,汉昭帝在未央宫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当时武帝的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还在世,霍光与大臣们商议确立新帝之事,大家都主张立广陵王刘胥。广陵王本来因为行为有失道义,不被汉武帝器重。霍光内心感到不安,最终迎接昌邑王刘贺到长安府邸。六月丙寅日,昌邑王接受皇帝的印玺,继承皇帝尊号。昌邑王即位后,荒淫玩乐没有节制,霍光忧愁愤懑,单独问亲信的老部下大司农田延年。田延年说:“将军是国家的栋梁,审查这个人认为不行,为什么不向皇太后建议,另选贤明的人立为皇帝呢?”霍光就引荐田延年当了给事中,暗底下跟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黜刘贺。等到昌邑王被废,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巳家中,让他沐浴,赐给他宫中御衣。太仆用轻便车迎接曾孙到宗正府斋戒。庚申日,进入未央宫,受封为阳武侯。不久群臣御玺绶带,刘病已登临皇帝位。汉宣帝地节二年春天,霍光病重,汉宣帝亲自登门慰问,并为之落泪。三月庚午日,霍光去世。汉宣帝和皇太后亲临霍光的丧礼。霍氏家族骄奢跋扈,等到谋反,想要废天子而另立霍禹为帝,恰逢事情败露,霍禹被腰斩,各女眷兄弟都被处以死刑。与霍氏家族相关被连坐诛杀的有几十家。
我司马光感叹:霍光辅佐汉室天下,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了,然而却终究未能庇护他的宗族,为什么呢?那威严权柄,只有君王才能享有,臣下拿着它,长期不归还君王,则很少能不被累及的。霍光自己能够免祸已然是侥幸了,何况子孙后代以骄横奢侈的行为催促祸事到来呢!
14.C
15.①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典型之景“行人”“西月”“归马”“北风”等描绘出一幅清冷、萧瑟的秋夜送别图。
②以“杳杳”“萧萧”两个叠词,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渲染悲凉凄苦的氛围。
③表达了诗人和朋友相见时互相哀怜的情意和相见又马上分别的痛苦之情。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此时春天已逝”错误,“青春”在此处指年少时光。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颈联的意思是:相聚短暂,月已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
本联对仗极为工整,而 “行人”“西月”“归马”“北风”等词又构成了一幅悠远萧索的月夜送别图画,融情入景,凄怆感人。同时“杳杳”“萧萧”两个叠词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渲染悲凉凄苦的氛围。
友人越走越远,而诗人却久久地注视着西边的月亮,追寻着友人远去的身影,送别归来,诗人行单影只,北风萧萧,归马嘶嘶长鸣,令人倍觉凄凉。
16.     不与秦塞通人烟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塞、栈、钩、沧、暖、直、蔓。
17.B
18.A
19.C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本处修饰“成功的影视作品”,突出费尽心思,应选“呕心沥血”。
风平浪静:意思是指没有风浪。静水流深:比喻平静的外表下有深广的内容。修饰“戏剧张力”,本处没有涉及具体的风浪,应选“静水流深”。
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固若金汤:形容工事非常坚固。本处修饰科学家的意志,突出意志的坚定,应选“坚如磐石”。
忠贞不渝:忠诚坚定,永不改变。颠扑不破: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本处修饰“爱国情怀”,突出其坚定不变,应选“忠贞不渝”。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括号后一句叙述观众的喟叹,从提供的选项看,只有功勋前辈“逐渐老去”才是“喟叹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的原因,B、D两项力赞影片的感染力,与“喟叹”无关,故排除B、D。C项语意重心在“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与喟叹衔接不如“而今他们逐渐老去”紧密,排除C。A项语意重心在“而今他们逐渐老去”,与喟叹衔接自然。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不合逻辑,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与“被奉为经典”是递进关系,不能用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可用“甚至”。
(二)语序不当,“作品中”应是“某些……场面”的定语,不可做“让”的状语。
只有C项全部修改正确。
故选C。
20.①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②为应对塑料危机
③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21.传统型塑料破坏环境,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于是生物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但研究发现,这种生物可降解塑料造成的危害与传统塑料相当。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讲塑料的运用,后面说“也在一步步蚕食着生态环境”,说的是危害。语境讲塑料运用带来的影响,此处是讲塑料运用带来的便利等。
第二处,位于第二段的开头,第一段末尾讲塑料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后面说“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作为原料的新型塑料应运而生”,也就是介绍解决办法。此处需要衔接第一段既后面内容,就是为了应对危机。
第三处,此处是问句,前面说“生物可降解塑料能够作为塑料危机的解决方案”,后面说一份评估报告指出所谓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危害并不比传统塑料小,也就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此处表明事实不是这样的,用“事实真是这样吗”来表述即可。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材料一共三段内容。第一段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既会破坏环境,最终也会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第二段讲为了应对危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作为原料的新型塑料应运而生。第三段讲研究报告证明,“生物可降解”材料造成的危害并不比传统塑料小。
题干要求“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可以用“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虽然……却”等关联词表述,需要注意转折部分内容为研究的发现“危害并不比传统塑料小”。
22.例文:
有一种感动叫永不放弃
枯松倒挂悬崖依绝壁,青松葱茏园圃笑苍穹,你喜欢哪个?寒梅驿外断桥寂寞开,园梅疏影横斜浮暗香,你偏爱哪个?多数人可能倾向前者。为什么环绕明月的疏星不如暗夜里的萤火明亮?为什么巨石下的小草比花棚里的兰花更让人赞美?究其原因,是恶劣处境下绽放的生命更让人感动。
没有人喜欢经历坎坷和贫困,没有人愿意接受磨难和挫折。可生而为人,又有谁永远走在坦途、又有谁一直鲜花锦簇?人无法选择出生的健康与缺憾,也无法预测明天的美好与意外。没有了听觉,世界一片寂静,与寂静相伴的可能是永远的寂寞。没有了视觉,人生只剩黑暗,暗夜的世界把光亮色彩拒之门外。四肢,无论缺少了哪个部分,都无法潇洒自然地去做事、去行动。当我们说到感同身受时,也大多是站在岸上永远不知溺水者的痛。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而变故却常常如影随行。这个世界是没有救世主的,什么上帝耶稣神仙佛祖只不过是人遇到苦难时,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自己欺骗自己。
所以有人选择做那绝壁上的枯松、断桥边的寒梅,既然已按下人生游戏的开始键,无论场景如何,角色如何,都应该活下去、活出精彩。使楚的晏子、膑脚的孙子、宫刑的司马迁,每一位前贤都可以做人生的导师。饱含哲理的《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历经沧桑的圣地亚哥讲:“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大声宣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每一句名言都在强调永不放弃。凡此种种,皆可为我辈前行的动力。
昨天刚被感动中国感动过,今天又遭遇了残奥会开幕式的眼泪侵袭。看着他们虽然步履蹒跚,却都绽放美丽的笑颜。看着他们身体虽有缺憾,但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放弃拼搏。是啊!“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他们来了,来到了北京冬残奥的舞台,律动的生命,充满着向上的力量,绽放的生命,加持着祖国的荣光。
火红的雪容融,是他们跳跃的心房,洁净的冰舞台,一定是永不放弃的声音在歌唱。一定是精彩的生命之花在绽放!

点击查看 河南语文试题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