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南省专科学校排名一览
					时间:
					大学排名
				
			学校排名是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依据,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整理了云南省专科学校的排名情况,希望大家喜欢。

2020云南高职专科学校排名
| 排名 | 学校名称 | 所在城市 | 公办/民办 | 
| 1 |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曲靖 | 公办 | 
| 2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丽江 | 公办 | 
| 3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昆明 | 公办 | 
| 4 |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楚雄 | 公办 | 
| 5 |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保山 | 公办 | 
| 6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德宏 | 公办 | 
| 7 |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 大理 | 公办 | 
| 8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9 |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昆明 | 公办 | 
| 10 |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 红河 | 公办 | 
| 11 |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12 |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 昭通 | 公办 | 
| 13 |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14 |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15 |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16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17 |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 西双版纳 | 公办 | 
| 18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19 |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20 | 德宏职业学院 | 德宏 | 公办 | 
| 21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22 |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23 |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24 |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玉溪 | 公办 | 
| 25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25 |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25 |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曲靖 | 公办 | 
| 28 |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29 |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大理 | 公办 | 
| 30 |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31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 红河 | 公办 | 
| 32 |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33 |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34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35 |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36 |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37 |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38 | 曲靖职业技术学院 | 曲靖 | 公办 | 
| 39 |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40 |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 文山 | 民办 | 
| 41 |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42 |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43 |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44 |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昆明 | 公办 | 
| 45 |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45 |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 47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 昆明 | 民办 | 
高校简介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1958年建校, 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至今已有60年办学历史。201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先后被确定为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项目协作单位、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职高专院校、国家第二批眼视光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云南省首批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滇西北唯一的公立高等院校。
学校始于1906年丽江府中学堂师范简易科,1956年创建丽江师范学校,1968年改称丽江地区师范学校,1995年更名为丽江民族师范学校;1978年丽江开设大学师专班,1984年在大学师专班的基础上建立丽江教育学院。2001年,丽江民族师范学校与丽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丽江教育学院。2006年,丽江教育学院改制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整体搬迁至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办学。历经114年的发展,学校已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万余人,为滇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滇西北教师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