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为什么叫春秋怎么区分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是重要的一个年代,甚至可以说,那一时代奠定了我国整个封建时期的基础。东周时期的后半部“战国时代”很容易理解,七个强国以战争的模式霸占了那时的舞台,但是,东周的前半段为何叫“春秋”?
春秋的来源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曾修订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春秋》。孔子是什么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影响极为深刻的哲学家,中国人别的可能了解不多,但大名鼎鼎的孔子,总还是都了解过的。注意,这本书不是孔子写的,只是孔子修订。这本书是记载鲁国历史的一本史书,那么,这本史书为何要叫春秋?以至于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二字。
为什么叫“春秋”
用“春秋”来表达这个时代,最早起源于“春秋”这个词代表的一个意义。
“写史”是东周时期各国特别注重的,但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又各有小差别。
鲁国在命名上就和其它诸侯国略有不同,是按春、夏、秋、冬来记事。
所以,鲁国的史书上经常出现的字眼是。
XX年春,齐国来打我。
XX年秋,齐王XX死了。
XX年冬,齐王X继位了。
这是因为,受季节影响,在古代社会,春天和秋天是最容易出事儿的季节,国与国之前的征伐都是选在春、秋进行的。
春天攻打敌国,可以干扰敌国播种粮食的进程,所以,粮食已经储备好的国家通常在春天发动对敌战争。
那么粮食不多的国家呢,秋天正好是抢粮食的季节,于是,秋天打人家。
至于夏天和冬天,一个太热、一个太冷,两边都遭罪,除非特殊情况,两家都心照不宣,极少用兵。
除了战争,所有的重要仪式,比如祭祀、新王继位、国与国会盟、谈判等,都选在春、秋两季。
因为“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礼、乐都需要大型户外场所,大热天和大冷天自然不适宜,所以,冬天和夏天都窝在家里读书,春秋则要演习礼、乐,祭祀和继位等都是礼、乐的延伸,自然都发生在春或秋。
所以,读古代史书,就会发现,不管哪个国家,夏天和冬天发生的大事都少。
这种情况,就突显出“春”和“秋”的重要性,于是,鲁国史官就用《春秋》来给自己国家史书命名。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称王。到了战国,各大诸侯纷纷称王,对待周天子也不再尊重,不服从周王室的任何命令。
除此之外,在军事上,春秋尚且还有100多个诸侯国,到了战国只剩下了战国七雄争霸。在经济上,春秋时期是宗族一起劳作,而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和牛耕,小农经济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