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学生最多的学院,承办4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学院拥有一支以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博导支撑,重庆巴渝学者和名师领衔,市级十大杰出青年群体、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市级优秀教学团队为主的科研教学队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教学成果奖9项,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学院有2个部/市重点学科、6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近年来作为主要单位之一参与研制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奠定了我国自主创新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主研发成功世界第一部TD-SCDMA手机和世界领先水平的TD-SCDMA手机基带核心芯片,推进了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进程,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20年的积淀,形成了厚基础、强能力的办学理念。学院根据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发挥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优势,与Intel、Oracle、HP、IBM、中兴、东软、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博士27人,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还拥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型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点,并与多所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十一五”期间,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科技部攀登计划等近2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9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3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50多篇,获得专利2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20多项。学院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重庆市精品课程和1支重庆市教学团队,是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学院是我校教学、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现有4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院参加制定的EPA标准是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国际标准,共获得国家科技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现有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市优秀教学团队等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拥有国家级和市级特色专业、市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市实验示范中心1个,获得5项国家和重庆市的教学成果奖。

  学院的教学体系突出自动化技术在信息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将工程教育融合在现代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工程链中的工程实训模式为国内首创,实现了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无缝连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获得30余项全国级奖励。学院与四联集团、长安汽车集团等多家企业建有实训基地。建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与国外知名大学和跨国公司共建有6个联合实验室及研发中心,其中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思科公司共建“重邮----思科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联合进行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发。 所有专业按控制大类培养,在标准学制内,前两年修读统一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后两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意向在大类范围内选择专业,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负责学校电子工程类本科专业建设与培养,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及其下属二级学科硕士点支撑,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市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重庆市光纤通信技术和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学院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注重创新人才培养,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和教学奖十余项;在光通信技术、3G手机核心芯片研发、DAB/DMB技术、半导体光电材料等领域形成特色。并与国内其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形成了本、硕、博层次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本科专业实施大类培养,前两年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案教学;修满规定学分后,学生遵循一定的程序选定专业,后两年按选定专业的培养方案修业。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品质。注意培养学生扎实宽厚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宽的业务适应范围和较强的适应能力,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并在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发展全面,综合素质高,深受社会欢迎,每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5%以上。

生物信息学院

  生物信息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学院以“专业+信息技术”为人才培养特色,已形成数字医疗设计、现代生物技术及药物制备等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院正在医学电子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药学三个领域探索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9人,高级职称27人,博士2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5人,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等10位教授为我院特聘教授。

  拥有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4个,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国家和省部级等项目100余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 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台湾大学等著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太极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实训基地9个。 学院学生考研率全校第一,就业率名列前茅。

数理学院

  数理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1个硕士授予点、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学院有教授13人、副教授29人,其中22人有博士学位,20人次获得诸如全国模范教师、重庆市名师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近年来,学院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资助70余项,年均拥有科研经费超过百万元;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20余篇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研、教研奖励9项。

  学院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和学生兴趣和发展方向的个性化的要求,注重学生灵活运用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机软件编程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近三年来,我院学生在各类课外科技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0项。学院本科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现设7个本科专业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1个、项目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点2个。建有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现有一支由职称结构合理、老中青搭配的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拥有市级特色专业、市级精品课程,获得多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学院瞄准学科前沿、依托信息产业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在通信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比较有特点的成果。学院坚持“重基础、宽口径”的本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办学历程中,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形成了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的渗透和融合,立足培养网络经济和信息产业的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优良传统。

  2010年在工商管理专业大类试行大类招生,第一、二学年大平台教学,第三学年学生自主确认主修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专业按专业招生,按大类培养。经济学、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分别按专业招生,按专业培养。
法学院

  法学院是重庆邮电大学以信息科学为特色,兼顾文、法、艺术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院依托重庆邮电大学在通信信息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影响,重点发展体现信息网络特色的法学专业,设置了网络监管和知识产权两个信息法学专业方向。法学院拥有诉讼法学硕士点和“诉讼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三个校级重点学科。法学院具有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文化氛围,学风严谨活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法学院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42人,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传媒艺术学院

  传媒艺术学院是重庆邮电大学主动适应现代传媒事业的发展,于2002年设立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科研单位。学院以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内容的策划、创作和传播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为目标,现有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网络艺术方向、环境艺术方向)三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500余人。学院是加拿大 Discreet 公司授权的 3ds max 、 Combustion 和可视化设计培训认证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授权的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影视行业)重庆培训考试中心,中国高教电视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教影视教育艺术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通信协会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数字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传媒实验中心是重庆市高等学校首批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学院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学历、学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0%以上,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是一个师生融洽、积极进取的快乐大家庭。本院英语专业以“英语+方向”的模式,通过文理渗透、纵横结合的课程设置,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思维活、工作能力强、适应面宽、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语应用人才。本院教职工89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9人,硕士49人, 学院大多数教师具有国外进修或留学经历。每年聘请外教10-15人。整个教学团队思想活跃,学风严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教学经验丰富,人才培养成效斐然。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成立于2004年,现有社会体育专业在校学生240人。学院主要从事社会体育、公共体育的教学与科研,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本专业以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经营管理为优势,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特色,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学院现有专业教师26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6人,助教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校级课题10余项。学院现有2个标准塑胶田径场,1个综合体育馆(内含3块篮球场,1个健身房,1个健美操房和1个乒乓球馆),2个标准游泳池,以及室外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同时还有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人体生理学实验室和专业图书资料阅览室,为专业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是在我校长期从事网络与通信软件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是重庆市首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重庆市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外包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依托我校信息学科的优势,依托国内外软件企业,建立了惠普软件学院等产学研平台,在通信软件、软件测试、软件服务外包、软件工程实践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一支由学者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通信软件工程中心,以及空间数据研究所、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等研发实验机构,培养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和工程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软件企业的需要,学院加强了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获得了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了外语教学和国际合作,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了校企合作和企业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学院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实施大类培养。前三个学期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案教学,修满规定学分后,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选择专业方向,后五个学期按选定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修业。

相近院校推荐

最新高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