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学校简况: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达州市,目前是川东地区唯一省管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文脉可溯及清末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高校,201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8年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10095.7平方米(莲湖校区666666.7平方米,南坝校区4342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50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4.6万册,电子图书49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报刊400余种,电子期刊800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538.5万元。现有各类教职工1252人,外籍教师16人,其中专任教师76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3.7%),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全日制在校普通学生14031人,留学生65人,面向全国22个省市招生。开设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四圆同心”办学思路,积极探索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四年递进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努力通过通识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应用实践课程、复合素质课程五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长为“三心四能五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校与国内100多家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大学毕业生,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居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术研究: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注重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建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实验室,参建“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磷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建有巴文化研究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东分中心、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巴山作家群研究院、书法艺术研究院等近30个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团队”和四川省教育厅“秦巴文化研究传播创新团队”等22个科研团队。近年来,教职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7项,市厅级课题1394项,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00余项、科技成果奖近10项,获准国家专利近50项,30多项科研成果被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批示或采纳,出版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余篇,400余篇文章被权威检索工具(期刊)转载或收录。

校园文化:学校注重环境与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充分发挥校园自然和人文景观及文化艺术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打造生态、科技、文化校园。近五年参加全国和全省大学生艺术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啦啦操、曲棍球等赛事,获得国家级奖励近百项、省级奖励400多项。舞蹈《致青春》《魂铸巴山》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舞蹈《雨润巴山》《背山背水背太阳》《赤雪同行》、绘画《秋水游》等数十件作品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军事训练营,囊括理论知识竞赛、无线电测向、识图用图训练、实弹射击四个训练科目一等奖;2017年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获“全国优秀理论社团”,蒹葭汉服社获“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电脑学会获“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科技社团”,学生社团联合会获“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社团联合会”,37名学生登上2017年央视春晚舞台,3名学生代表中国高校参加第七届亚洲杯室内女子曲棍球赛荣获亚洲第6名,参加2018年美国旧金山世界排舞冠军赛荣获4项第1名。

国际教育:学校积极开拓教育国际视野,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常年选派学生和骨干教师赴草堂大学、帕拉茨基大学、北方大学、博特拉大学、斯旺西大学、高地与群岛大学等交流和访学,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赴美国带薪实习和攻读硕士学位。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弘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吸取古今优秀教育理念和中外教育改革最新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川东,服务四川,面向全国,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联系电话:0818-2790101 0818-2790027

四川文理学院

学校网址:http://www.sasu.edu.cn/ 邮编:635000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王成端

  王成端,中共党员,四川广安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2017年5月任学院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工负责党建和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意识形态及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战线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部、党校、统战部;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党总支、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和机关第一党总支。

  王成端同志1984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曾任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教学评估办公室主任、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四川理工学院副校长,四川文理学院校长。

  长期从事水处理与污染控制、膜分离理论与过滤设备、动态系统与设备优化配置、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国家专利5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重要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和三等奖各1项,曾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委副书记、校长:刁永锋

  刁永锋,中共党员,四川南部人,理学硕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17年5月任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工负责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档案、学报、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分管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审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档案馆、学报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所;联系教师教育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财经管理学院党总支和机关第二党总支。

  刁永锋同志1984年本科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1993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曾任西华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西华师大培训中心副主任,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

  曾任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与质量督导委员会成员,四川省高校电子信息处理与教育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四川省地方属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网络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世界银行师范发展IAC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省教厅项目4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出版教材1部。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党委副书记:侯忠明

  侯忠明,中共党员,四川达州人,教授,校学术带头人。2014年5月任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兼任四川文理学院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分工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青年工作、招生就业、后勤保障与服务、文化体育、国防教育、离退休、工会、关工委、爱国卫生、校园绿化等工作。分管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工会、团委、后勤服务处、离退休工作处;协管党委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部;联系音乐与演艺学院、体育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党总支、体育学院党总支和离退休党总支。

  长期从事书法艺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美学、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编著出版论作(含作品集)5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二等奖1项,市厅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3项。主持校级精品课程1项,编著《大学书法》列为四川省本科规划教材。指导学生作品连续多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曾挂职担任中共万源市委常委。获四川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普通高校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超

  张超,中共党员,四川武胜人,文学学士。2018年12月任四川省纪委监委驻四川文理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主持纪委全面工作。分工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党委巡察组、党委巡察办公室;联系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建筑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党总支和机关第三党总支。

  张超同志1989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岳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岳池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岳池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武胜县委副书记,参加四川省“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挂职任马尔康县委副书记,广安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长期从事党的纪检、组织、宣传等工作。

  副校长:李壮成

  李壮成,中共党员,四川南江人,教授,校教学名师,校学术带头人。2013年7月任副校长。兼任四川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人才研究会创新人才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教学会心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

  分工负责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人事、评估、目标考核、校地合作、语委工作。分管教务处、人事处、评估处、校地合作处;联系美术学院、数学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数学学院党总支。

  长期从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专著《新课程教师论》;主编教材《教育研究实用方法》;在《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奖3项,重庆市期刊论文一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达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12项。

  副校长:徐晓宗

  徐晓宗,中共党员,四川邻水人,教授,校学术带头人。2014年6月任学院副校长。兼任四川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

  分工负责科学研究、武装保卫、安全稳定与综合治理、继续教育工作。分管科技处、武装保卫部、保卫处、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文学与传播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巴文化研究院、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和文学与传播学院党总支。

  长期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校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各1项,参与省级重点课程建设1项。主持省政府、市厅级课题21项,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论文集2部;获教育部论文评选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三等奖各1项,达州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四川省高校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省高校第七届“十佳青年教师”提名奖、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副校长:朱兴华

  朱兴华,中共党员,四川达州人,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7年8月任副校长。兼任信息材料及器件化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平板探测与显示技术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物理学与天文学、大学物理等教学指导委员会西南地区工作组成员,四川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分工负责基础条件建设、校园建设规划、国有资产管理、公共资源交易,联系共青团工作。分管基建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系智能制造学院、达州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

  2006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曾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光电技术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主任,光电技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大学物理教学中心主任,大学物理四川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微系统集成的研究,着重在室温核辐射探测材料、数字X射线平板探测器、柔性材料及影像传感器等方面开展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及横向等课题10余项,在Mat.Lett.、Nucl.Inst.Meth.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编写出版教材1部。

  副校长:邓杰

  邓杰,中共党员,四川达州人,博士后,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8年6月任副校长。兼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分工负责财经工作、图书信息、创新创业、校园信息化建设、校友工作。分管计划财务处、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图书馆、文科实验实训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校友工作办公室;联系康养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康养产业学院党总支、机关第四党总支。

  长期专注西南少数民族史和基督宗教史的研究,担任历史学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次、优秀奖1次,获达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次,优秀奖多次。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次。被评为校“科研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相近院校推荐

相关院校信息